
亦作“沉檀”。1.指沉香木和檀木。二者均為香木。 唐 羅隱 《迷樓賦》:“斯樓乃峙,榱桷沉檀,棟梁杞梓。”《新唐書·李蔚傳》:“ 懿宗 成 安國祠 ,賜寶坐二,度高二丈,構以沉檀。”《續資治通鑒·元武宗至大元年》:“ 泉州 大商進異木沉檀可構宮室者。”
(2).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熏香料。《梁書·諸夷傳·盤盤國》:“ 中大通 元年五月,累遣使貢牙像及塔,并獻沉檀等數十種。” 唐 李中 《宮詞》之二:“金波寒透水精簾,燒盡沉檀手自添。” 明 楊珽 《龍膏記·空訪》:“沉檀煙起盤紅霧,一縷朝霞窺繡戶。”
(3).指用沉檀木做的枕頭。 唐 李賀 《美人梳頭歌》:“ 西施 曉夢綃帳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4).指妝飾用的顔料。色深而帶潤澤者叫“沉”;淺绛色叫“檀”。 唐 、 宋 婦女閨妝多用之:或用于眉端,或用在口唇上。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箇,向人微露丁香顆。”一說,指沉香、檀香。見 宋 洪刍 《香譜·江南李主帳中香法》。
“沈檀”(shěn tán)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指沉香木和檀木兩種名貴香木。二者均為古代重要熏香材料,常用于制作香料、建築構件或工藝品,如唐代羅隱《迷樓賦》提到“榱桷沉檀,棟梁杞梓”,即用沉檀木作房椽。
唐宋時期女性妝容中,沈檀指兩種顔料:色深潤澤者為“沈”,淺绛色為“檀”,用于描眉或點唇。例如南唐李煜《一斛珠》中“沉檀輕注些兒個”即描寫女子塗抹口唇。
在特定語境下,沈檀被引申為高潔品質的象征,如形容人“如檀香般純潔無瑕”。但此用法較為少見,多見于現代比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梁書》《新唐書》等文獻來源(詳見、6)。
《沈檀》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木柴燒得又黑又爛”。它用來形容木頭被燒得焦黑、質地不好。
《沈檀》的部首是“水”和“木”,部首分别在上下兩部分。它的拆分筆畫為7畫。
《沈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古代漢語詞彙的典籍之一。
《沈檀》的繁體字為「沈檀」。
在古代,人們将《沈檀》寫作「沉檀」,字形相對較為簡單。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演變為今天的「沈檀」。
1. 火燒了一整夜,木頭都燒得像《沈檀》一樣黑了。
2. 這些木材質地太差了,燒起來簡直就像是《沈檀》一樣。
1. 沉入:下沉,陷入,淹沒。
2. 檀木:一種質地堅硬的木材,常用于制作家具或雕刻藝術品。
3. 檀香:指以檀木制作的香料,具有濃郁的香氣。
1. 燒黑:指木材或物體因被火燒而變黑。
2. 燒壞:指物體被火燒毀或燒損。
1. 芬芳:指香氣濃郁,香味芬芳。
2. 光亮:指物體較亮,沒有燒黑或被燒壞的狀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