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夫的意思、介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夫的解釋

(1).披甲的衛士。《禮記·檀弓下》:“ 陽門 之介夫死,司城 子罕 入而哭之,哀。” 鄭玄 注:“介夫,甲衛士。” 唐 權德輿 《細柳驿》詩:“神武今不殺,介夫如搢紳。”

(2).泛指凡夫俗子。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石土埭》:“然觀其詩句,脫去畛封,有超然自得之氣,非尋常介夫所能作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介夫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披甲衛士 《漢語大詞典》記載,“介”通“甲”,指铠甲,“介夫”即披甲執兵的衛士,屬古代軍事編制中的基礎作戰單位。此義項見于《禮記·檀弓下》的記載:“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描述宋國衛士殉職後官員吊唁的場景。

  2. 禮儀職能 《辭源》釋“介”為輔助、副貳之意,“介夫”在周代禮儀中特指婚禮候相。《儀禮·士昏禮》載:“婿禦婦車授綏,姆辭不受,婿乘以幾,姆加景,乃驅,禦者代。婿乘其車,先俟于門外,婦至,主人揖婦以入”,其中“禦者”即承擔介夫職能。

  3. 姓氏源流 據《通志·氏族略》考釋,“介”作為姓氏可追溯至春秋晉國大夫介之推,其後裔有以“介夫”為表字者,如宋代《萬姓統譜》收錄的介夫氏族人。此類用法兼具身份标識與宗族文化内涵。

文獻用例佐證:《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介夫二矛,立于庿門之外”,此處“介夫”即指持兵器的衛戍人員,與《周禮·夏官》所述“司右掌群右之政令,凡軍旅會同,合其車之卒伍,而比其乘,屬其右”的軍事管理制度相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介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披甲的衛士
    指古代身穿盔甲、負責護衛的士兵。該釋義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下》的記載:“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唐代權德輿在《細柳驿》詩中亦提到:“神武今不殺,介夫如搢紳。”。

  2. 泛指凡夫俗子
    宋代文獻中擴展了詞義,用于指代普通百姓或平凡之人。例如,惠洪《冷齋夜話》中評價某詩句“有超然自得之氣,非尋常介夫所能作也”。

二、常見誤讀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介夫”指“夫妻互相介紹親友”,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曲解,需謹慎對待。

三、使用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考證細節,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友八故本政筆苑不恭怖恐差缺成濟叢巧凋落丁星滴水成河地震斷腸花耑耑訛變仿徨富國強兵歸要滾壯衡決鴻論镮銅胡葭禍梯見性成佛賈袖傳香靜存襟鬲寄筌絕境克諧臘八面潦倒禮鬥隆固龍仗麻辣辣梅塢麋田末廷曩日年芳坡壟青翻清廟器犬馬戀主桡木熱滾滾仁厚奢绮特勤痿厥磑輪無風獨搖草銜鳳萷槮邪皮子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