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擄掠。《後漢書·應劭傳》:“裁以軍令,則忿戾作亂;制禦小緩,則陸掠殘害。”《後漢書·袁紹傳》:“會 公孫瓚 師旅南馳,陸掠北境。”《宋書·天文志三》:“﹝ 太元 ﹞十五年 翟遼 陸掠 司 兗 ,衆軍累讨,弗克。”
“陸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陸掠指擄掠,即通過武力搶奪財物、俘虜人口的行為。該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戰争或動亂中的劫掠現象。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後漢書》《宋書》等原始文獻。
《陸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軍隊或者武裝部隊突襲敵方的陸地目标。
《陸掠》的部首是“⺛”(犬部),拆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表示“犬”,屬于“犬部”的象形字。它的發音為“quǎn”,表示與狗相關的意思。
第二個部分“負”(⻌,走字旁),屬于“走部”的形聲字。它的發音為“fù”,表示行走的意思。
《陸掠》一詞是從古代漢字衍生而來的。在古代,陸地戰鬥和突襲敵人是軍事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産生了“陸掠”的概念。
繁體字“陸掠”與簡體字《陸掠》的意思和寫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陸掠》的古代寫法為“陸掠”,重點标識了“土地”和“襲擊”的含義。
1. 軍隊在黑夜中對敵人的陣地進行了陸掠。
2. 戰士們利用山地的地形進行了陸掠作戰。
1. 陸軍:指的是負責陸地戰鬥的軍隊。
2. 掠奪:指的是搶奪、掠取他人財物。
突襲、閃擊、打劫。
布防、鞏固、防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