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旄敦的意思、旄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旄敦的解釋

旄丘與敦丘。《漢書·叙傳上》:“今子處皇世而論 戰國 ,耀所聞而疑所覿,欲從旄敦而度高虖 泰山 ,懷氿濫而測深虖重淵,亦未至也。”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爾雅》:前高曰旄丘,如覆敦者敦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旄敦(máo dūn)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語境解析。根據《漢語大字典》釋義,《古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具體可分為以下層面:

一、單字釋義

  1. 旄(máo):本義指牦牛尾,後指以牦牛尾為飾的旌旗。《說文解字》載:“旄,幢也。從㫃從毛,會意。”《周禮·春官》有“旄人掌教舞散樂”的職官記載。
  2. 敦(dūn):甲骨文象形為盛黍稷之器,引申為厚重、質樸。《爾雅·釋诂》注:“敦,厚也。”另在特定語境中通“屯”,表聚集意。

二、複合詞解析 “旄敦”最早見于《詩經·邶風·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鄭玄箋釋:“旄丘,前高後下丘。一曰旄敦,謂形如覆敦之丘。”此處“敦”特指古代青銅器中的球形食器,整體喻指山丘形态圓隆如敦器,頂部有旄旗狀植被特征。

三、語義流變 漢代《白虎通義》曾引作地名,但後世文獻使用頻率極低。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指出:“旄敦連文,惟見詩傳,蓋古方言也。”現代《辭源》将其列為罕見曆史詞彙。

參考資料: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 郝懿行《爾雅義疏》 毛亨《毛詩故訓傳》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辭源》第三版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旄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文獻及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地理概念
    根據《漢書·叙傳上》及顔師古注引《爾雅》,“旄敦”指兩種地形:

    • 旄丘:前高後低的小丘(“前高曰旄丘”)。
    • 敦丘:形如覆敦(古代容器)的小丘(“如覆敦者敦丘”)。
  2. 文獻用例
    班固在《答賓戲》中以“堥敦”代指小丘,與《漢書》中的“旄敦”可能為異體或傳抄差異,均用于比喻難以實現的虛妄目标,如“欲從堥敦而度高乎泰山”。

二、其他解讀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旄敦”拆解為“旄”(軍旗)與“敦”(厚重),引申為象征權威、賢人或政治清明。此說法未見于經典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三、相關詞語

四、總結

“旄敦”的核心含義為地理術語,指兩類小丘,多見于漢代文獻。現代解讀中的象征意義缺乏權威依據,建議優先參考《爾雅》《漢書》等經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隘路昂激敗意闆闆寶貝疙瘩陂曲兵經陳狀貸假當真洞開二朝廷發脫飛觞走斝封刃冠帶汩泥過雲雨诃佛罵祖狠刻黃腸花師繪絢葭琯澗茶艱服潔身自好積官驚采絕豔巾舃涓涓鞠場菌落苦海無涯窟裡拔蛇裲裆煉銅療饑草缭悷靈祠哩也波哩也啰露屑埋首面筋婆婆嘴戕禍前列求信熱乎乎日下三吾順船屬統俗塵投得托寵蔚帖無疆之休侮劇香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