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四谛的意思、四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四谛的解释

[four noble truths] 佛教基本教义,特指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的,生的欲望是苦的因缘,只有消除业因的烦恼(欲望)才能得到解脱,而解脱的道路是通过八正道消灭私念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四谛(sì dì)是佛教核心教义之一,指佛陀悟道后首次宣讲的四种根本真理,即“苦、集、灭、道”。其释义如下:


一、词源与基本含义

“四” 为基数词,指四种;“谛”(dì)在古汉语中本义为“审察、细察”,引申为“真实不虚的道理”。佛教术语中,“谛”特指佛陀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真相。故“四谛”即四种真实不虚的圣者真理,是佛教对生命本质与解脱路径的系统概括。


二、四谛的具体内容

  1. 苦谛(Dukkha)

    指众生生存的本质是苦。佛教认为生命包含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此谛揭示世间无常、无我,一切存在皆具逼迫性。

    来源:《增壹阿含经》卷十七:“云何苦谛?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是为苦谛。”

  2. 集谛(Samudaya)

    阐明苦的根源。众生因无明(愚痴)、贪爱、执著,造作善恶业力,形成轮回之因,即“集起烦恼,招感苦果”。

    来源:《杂阿含经》卷十五:“云何集谛?谓爱取有,喜与贪俱……是名集谛。”

  3. 灭谛(Nirodha)

    指苦的止息。通过断除烦恼业因,可证得涅槃——超越生死、寂静安乐的终极解脱境界。

    来源:《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七:“灭谛云何?谓即诸漏永尽……究竟涅槃。”

  4. 道谛(Magga)

    达成灭苦的实践方法,即“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为通向涅槃的修行纲领。

    来源:《中阿含经》卷七:“云何道谛?谓八支圣道……是谓道谛。”


三、四谛的哲学意义

四谛以“苦”为起点,以“灭”为目标,以“道”为实践,构成佛教的因果逻辑链:


四、现代诠释与文化影响

在汉语语境中,“四谛”不仅是宗教术语,更成为哲学思辨的符号,常被引申为对困境根源的剖析与超越之道。例如:

“直面人生之苦(苦谛),反思欲望之因(集谛),方能追求心灵自在(灭谛),并以智慧践行(道谛)。”


参考来源:

  1.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四谛”条目(中华书局,1922)
  2.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 《汉译巴利三藏·相应部》(元亨寺译本,1990)
  4. 印顺《佛法概论》第三章(正闻出版社,2000)
  5.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在线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四谛(又称四圣谛)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由释迦牟尼提出,揭示人生本质与解脱之道。以下是四谛的详细解释:

一、苦谛(Dukkha)

指世间一切皆苦的本质,包含三种苦:

  1. 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身心烦恼)。
  2. 三苦:怨憎会苦(与厌恶之人相遇)、爱别离苦(与所爱分离)、求不得苦(欲望无法满足)。
    佛教认为,即使表面的快乐也因无常而终归于苦。

二、集谛(Samudaya)

指苦的根源,即“贪、嗔、痴”三毒与无明(对真理的无知):


三、灭谛(Nirodha)

即灭除痛苦、达到涅槃(解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通过断除贪欲与无明,可脱离苦海,进入“不生不死”的寂静状态。


四、道谛(Magga)

实现灭苦的修行方法,核心为八正道:

  1. 正见、正思维(正确的认知与思考);
  2. 正语、正业、正命(正当的言行与生计);
  3. 正精进、正念、正定(持续努力、专注与禅定)。

四谛的逻辑关系

四谛不仅是理论框架,更提供了一条从认识到实践的完整解脱路径,奠定了佛教哲学与实践的基础。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佛教经典《阿含经》或相关释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韛囊草木谗语嵖岈乘杯坼剖辞伏大张挞伐抵背短什钝颜高视阔步广州泉海青碾海权厚貌深文骄固椒俎夹壮祭拜齎敕精志肌液开喷来处不易连矢灵溪林僧龙草闽岭南阳气凝心排他排戏喷火仆役黔突暖席轻剑情见埶竭躯榦让话睿广赛社食茶簭人琐眇大山贪邪同性团勇脱袍退位王节碨柍五衢物外司马闲篇县亭先意承颜晓畅消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