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culiar and prominent] 奇特;奇拔
山勢奇崛
亦作“ 奇倔 ”。1.奇特挺拔。 南朝 梁 何遜 《渡連圻》詩之一:“懸崖抱奇崛,絶壁駕崚嶒。” 五代 齊己 《江上夏日》詩:“無處清陰似 剡溪 ,火雲奇崛倚空齊。” 郭沫若 《丁東草·石榴》:“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2).獨特不凡。 唐 陸贽 《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自揣凡庸之才,又無奇崛之効。”《舊五代史·周書·太祖紀一》:“形神魁壯,趣向奇崛,愛兵好勇,不事田産。” 明 方孝孺 《題南屏對雪圖》詩:“吾知 王 也奇崛人,新詩妙墨俱絶倫。”
(3).謂筆墨新奇剛健。 宋 姜夔 《續書譜》:“大凡學草書,先當取 張芝 、 皇象 、 索靖 等……然後仿 王右軍 ,申之以變化,鼓之以奇崛。”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此篇多使實字,奇崛有骨。” 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丙籤·吳寬》:“﹝ 文定 ﹞作書姿潤中時出奇倔,雖規模於 蘇 ,而多所自得。”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二:“《秋夜》--寫景,狀物,想象分子多,文字奇倔。”
“奇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í jué,主要含義可分為以下三類:
奇特挺拔(多指自然景觀)
常用于形容山勢、懸崖等高峻突出的形态。例如:“懸崖抱奇崛,絕壁駕崚嶒”(南朝梁·何遜《渡連圻》)。
郭沫若也曾用其形容石榴:“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獨特不凡(形容人或事物)
指人或事物具有超凡脫俗的特質。例如:“自揣凡庸之才,又無奇崛之效”(唐·陸贽《謝密旨因論所宣事狀》)。
筆墨新奇剛健(文學或書法領域)
形容文字風格獨特、遒勁有力。如宋·姜夔評書法:“鼓之以奇崛”;明代謝榛也以“奇崛有骨”評價詩文。
“奇崛”強調一種超越平凡的特質,既可形容具象的山石形态,也可用于抽象的文風或人格。其核心在于“奇”與“崛”的結合,既有奇特之意,又含挺拔之力。
奇崛(qí jué)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形容事物或景物非常奇特、獨特而有特色。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山峰、建築物、景觀等的獨特和壯麗。它充滿了一種神秘和難以置信的感覺。
奇崛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奇是由“大”和“一”組成,共2筆;崛是由“山”和“又”組成,共10筆。
奇崛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筆記和詩歌,用來形容山峰或景物的非凡和壯麗之處。
在繁體字中,奇崛的寫法為「奇嶽」,嶽與崛在形狀上相似,都具有山的意象,表示了山峰的獨特之處。
在古代漢字中,奇崛曾有過不同的寫法。其中,奇的寫法可以是「䧑」或「竒」,而崛的寫法可以是「谲」或「嶱」。這些寫法雖然已經不再通用,但它們展示了當時對于奇崛形象的不同诠釋。
1. 那座奇崛的山峰如同巨龍騰空而起。
2. 這座城市的建築風格奇崛多樣,令人驚歎。
3. 他的設計理念總是與衆不同,充滿奇崛的創意。
4. 這幅畫描繪了一片奇崛的仙境,美不勝收。
組詞:奇崛的名勝、奇崛的山峰、奇崛的建築物。
近義詞:壯麗、奇異、奇特。
反義詞:平凡、普通、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