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殛的意思、放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殛的解釋

放逐誅殺。 漢 桓寬 《鹽鐵論·周秦》:“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身放殛而辱後世,故無賢不肖莫不恥也。”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二》:“唯陛下察 虞 舜 四罪之舉,使讒佞受放殛之罰。”《宋書·劉景素傳》:“夫王起兵之日,止在匡救昏難,放殛姦盜,非它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放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為“放逐誅殺”,指古代對罪人實施流放并處死的刑罰。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放”指流放、驅逐,“殛”意為誅殺(如《尚書》中“殛鲧于羽山”)。兩字連用表示将人驅逐至偏遠之地後處決,或兩種刑罰并施。

  2. 文獻出處

    • 漢代桓寬《鹽鐵論·周秦》提到“身放殛而辱後世”,強調刑罰的警示作用。
    • 晉代袁宏《後漢紀》記載“讒佞受放殛之罰”,用于懲治奸邪之人。
    • 《宋書·劉景素傳》中描述該詞與“匡救昏難”對應,體現其嚴酷性。
  3. 綜合解析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反映古代法律對重罪者的雙重懲罰(驅逐+處決),帶有道德批判色彩,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殛(fàng jí)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對人進行酷刑折磨緻死的行為。它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放(fàng)和殛(jí)。放字的部首是方,殛字的部首是歹。放字的筆畫數為8畫,殛字的筆畫數為10畫。 放殛一詞來源于古代所使用的酷刑方式,用來形容虐待殺害人的行為。在繁體中文中,放字和殛字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在古時候,放字的寫法與現在相同,而殛字在古代的寫法為「歧」和「十」組合在一起。 以下是一個關于放殛的例句: 他被判處放殛罪,因為他虐待并殺害了數十名無辜的人。 組詞中,放殛可以和其他詞組合,例如放肆(fàng sì)、殺戮(shā lù)等。 放殛的近義詞可以是折磨(zhé mó)、虐待(nüè dài)等。 放殛的反義詞可以是仁慈(rén cí)、寬容(kuān róng)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