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空逈 ”。空曠遙遠。 宋 範仲淹 《論複并縣劄子》:“除山險空逈、地裡濶遠及陵寝所安難為廢罷外,乞併作十三縣,委得允當,别無妨礙。”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三:“嘗見故老,言昔歲風物,與今不同,四隅皆空迥,人跡不到。”
“空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自然景觀的描寫
多用于形容地勢開闊、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象。例如:
引申含義
除地理空間外,也可隱喻心境或思想的廣闊無拘束。例如:
“空迥”是一個兼具寫實與意境的詞彙,既可用于客觀描述自然景觀的遼闊,也可引申為心境的開闊或思想的深遠。其用法以宋代文獻為典型,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
《空迥》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kōng jiǒng。它可用來形容事物空曠、空蕩或者聲音高亢、洪亮。
《空迥》的部首是穴(xué),由9個筆畫組成,分别是:橫、橫、豎、橫、撇、撇、捺、點、點。
《空迥》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由空(kōng)和迥(jiǒng)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繁體中,空迥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變遷,漢字《空迥》也有着不同的古體寫法。例如,在戰國秦漢時期,空迥的古體寫法為「空迥」。
1.山谷深處回蕩着空迥的鳥鳴聲。
2.他的聲音空迥而又悅耳動聽。
空曠、空蕩、迥異、空蕩蕩。
遼闊、廣闊、寬廣。
狹隘、狹窄、狹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