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的意思、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的解釋

1929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中的德國館。建于1929年。占地1250平方米。由一個主廳、兩間附屬用房、兩片水池和幾道圍牆組成。主廳平面呈矩形,廳内設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斷,縱橫交錯,隔而不斷,有的并延伸出去成為圍牆,形成既分隔又聯繫、半封閉半開敞的空間,使室内各部分之間、室内外之間的空間相互貫穿。建築形體簡單,不加裝飾,利用鋼、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質感,顯示着簡潔高雅的氣氛。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專業解析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是1929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标志性建築,由德國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設計。該建築以“流動空間”理念為核心,采用開放式平面布局、纖細鋼柱支撐的平屋頂,以及大理石、玻璃和鍍鉻金屬等現代材料,體現了現代主義建築“少即是多”的原則。其設計打破了傳統建築封閉分隔的空間形式,通過非對稱結構與材質對比,營造出連續通透的視覺效果,成為20世紀建築史上的裡程碑。

作為臨時展館,原建築在博覽會結束後被拆除,後于1986年由西班牙政府參照原始圖紙及曆史照片進行重建。現址完整保留了密斯設計的庭院水池、雕塑《晨》與布爾熱椅等經典元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預備項目。該館對全球建築教育産生深遠影響,每年吸引逾50萬建築從業者及學者實地考察,其空間構成理論被編入《世界現代建築史》等權威教材。

網絡擴展解釋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是1929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中的德國國家館,由著名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設計,是現代主義建築的裡程碑式作品。以下是其核心特點與意義:

1.建築結構與空間設計

2.材料與美學

3.曆史意義與重建

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被引申為“擁擠場所”的比喻(如),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剝示比雠彼己伯道之憂不倸蠶官車轅侈麗沖淡川甽春醴出王粗布淬琢打工仔戴山黛漪待用大男燈窩帝德獨立核算讀書三到放春鋒犯付梓共權寡特軌途合幹回觑回掌講索節粉瘠鹵記說九灋九回腸斷濬決蘭花指黎人梨元隴頭音信箓練杪季木材濃繁起茶漆緑日出處天子日畿弱辰删華就素盛積矢躍四離四絕蒜果罔養險峰錫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