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拟託 ”。
“拟托”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nǐ tuō(注音:ㄋㄧˇ ㄊㄨㄛ),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根據多個來源的釋義,“拟托”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
模拟假托
指通過虛構或模仿來表達某種情感或意圖,常見于文學創作。例如: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提到“意氣拟托,蕭然自得”,表示以虛構的情境寄托情感()。
- 李清照詞中“此際拟托行雲,問東君”,借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比附
指通過類比或附會來聯繫不同事物。例如:
- 唐代李峤在詩文中提到“拟托非倫”,表示通過類比表達思想()。
打算委托
指計劃或意圖将某事托付給他人。例如:
- 唐代秦韬玉《貧女》詩“拟托良媒益自傷”,表達希望通過他人完成某事的心理()。
文學創作中的虛構
常見于古典詩詞,如李清照、秦韬玉的作品,通過“拟托”手法将抽象情感具象化()。
表達委婉的意圖
如“拟托良媒”表示希望通過他人達成目的,隱含無奈或自傷之情()。
“拟托”多用于文學或古漢語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見。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世說新語》《全唐詩》等古典文獻()。
拟托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模拟、仿效。拟指模拟,托指借鑒。通過拟托,人們可以模仿他人的行為、思想或風格,以達到學習、創作或表演的目的。
拟托的部首是扌(手),筆畫數為6。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中的“夫事無最小,故無拟托焉。故以取象鳥獸之祥則吉。”意思是說沒有最小的事情,所以不需要模仿。它引申為模仿、學習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拟托的寫法為「擬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拟托的寫法較為簡化,為「㕯舄」。這種寫法已經不常見,現代漢字通常使用「拟托」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拟托的例句:
1. 他通過拟托大師的作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2. 這部電影巧妙地運用了拟托的手法,讓觀衆産生了強烈的代入感。
3. 他希望通過拟托名人的經曆,給人們傳遞一些重要的價值觀。
一些與拟托相關的組詞包括:模拟、仿效、學習、模仿、借鑒。
拟托的近義詞是模仿,反義詞是原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