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役的意思、屬役的詳細解釋
屬役的解釋
聚集下役。《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士彌牟 營 成周 ……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 劉子 。” 孔穎達 疏:“屬役,謂屬聚下役也。”
仆役,傭人。《管子·立政》:“若在長家子弟、臣妾、屬役、賓客,則裡尉以譙于遊宗。”
詞語分解
- 屬的解釋 屬 (屬) ǔ 同一家族的:親屬。眷屬。烈屬。 類别:金屬。吾屬。 有管轄關系的,歸類:屬于。屬下。屬地。歸屬。直屬。附屬。隸屬。 生物群分類系統上,“科”下有“屬”,“屬”下有“種”。 系,是:屬實
- 役的解釋 役 ì 服兵務,從軍:從役。現役。 戰事:戰役。 服勞力之事:勞役。徭役。 使喚: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雜役。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屬役”是一個多音多義詞,其含義因讀音不同而有所區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為zhǔ yì(動詞性)
- 基本含義
指聚集勞役或分配勞役,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記載:“士彌牟營成周……屬役賦丈”,意為聚集勞役并分配任務。
二、讀音為shǔ yì(名詞性)
- 基本含義
指仆役、傭人或隸屬他人的人。例如《管子·立政》中提到:“屬役、賓客”需受裡尉管理,此處“屬役”即指仆役。
- 引申含義
現代可引申為被壓迫、奴役的境地,強調喪失自主權,處于從屬地位(但此用法多見于網絡詞典,需結合語境判斷)。
三、補充說明
- 詞源關聯:
“役”本義為服兵役或勞役(如提到“役令”“役法”),因此“屬役”的兩種含義均與“役”的強制勞動或服從性質相關。
- 權威性差異:
古代文獻中的解釋(如《左傳》《管子》)更具權威性,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引用。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讀音及含義,古代文獻中以動詞性(zhǔ yì)為主,名詞性(shǔ yì)則多用于描述仆役身份。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屬役
屬役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屬(běn)和役(yì)。
屬役的拆分部首分别為立(lì)和彳(chì)。
屬役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體的曆史和起源暫無确切的考證資料。
屬役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同樣是屬役。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隻是筆劃連接方式上有細微差别。
以下是屬役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例子:役乞。傳統的字體形狀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字義都相同。
屬役的組詞可以有屬伊、役屬、役署等等。
與屬役類似意義的近義詞有服役、勞動、服侍等等。
屬役的反義詞可以是主人或者雇傭等等,具體根據語境而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