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繪有交龍的旗幟。《詩·大雅·韓奕》:“王錫 韓侯 ,淑旂綏章。” 毛 傳:“淑,善也。交龍為旂。” 鄭玄 箋:“善旂,旂之善色者也。”
“淑旂”是古代文獻中的特定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淑旂(shū qí)指繪有交龍圖案的旗幟。其中:
出自《詩經·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旂綏章。”描述周王賞賜韓侯的儀式,淑旂作為賞賜品之一,象征權力與尊榮。
淑旂在古代是身份與禮制的象征,常見于諸侯受封、祭祀等莊重場合,體現等級制度與王權賞賜的權威性。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詩經》及漢代學者注解,主要參考高權威性詞典與中等權威性工具書(-5)。
《淑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優秀的旗幟。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部分是“淑”,************、優秀;第二個部分是“旂”,表示旗幟。結合起來,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優秀的旗幟,象征着美德和高尚。
《淑旂》的部首是“氵”,表示水。它的筆畫數為12,其中“淑”部分的筆畫數為11,而“旂”部分的筆畫數為1。
《淑旂》是一種漢字,來源于古代的文字演變。它的繁體字形為「淑旂」,保留了原始形态的特點,更顯得古樸而優雅。
在古代寫作《淑旂》時,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漢字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字形。然而,這種變化是相對較小的,基本結構和意義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1. 在團隊中,他始終是一個淑旂,給大家樹立了榜樣。
2. 她的行為和品德就如同一面淑旂,照亮着周圍的人。
3. 這個組織的目标就是成為行業的淑旂,引領發展潮流。
組詞:
淑良、淑女、旂艦、代表、旗幟等。
近義詞:
優秀、出色、傑出、卓越等。
反義詞:
低劣、平庸、普通、平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