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絹素的意思、絹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絹素的解釋

未曾染色的白絹。 唐 杜甫 《丹青引》:“詔謂将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新唐書·裴行儉傳》:“ 行儉 工草隸,名家。帝嘗以絹素詔寫《文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絹素”是漢語詞彙,指未經染色的白絹,主要用于古代書畫創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絹素指未經過染色的白色絲織品,質地細密平滑,是古代書寫、繪畫的常用材料。

  2. 主要用途
    作為書畫載體,其特點包括:

    • 吸墨性強:適合筆墨暈染,常用于書法和工筆畫;
    • 耐久性高:絲織材質便于長期保存,如唐代裴行儉曾奉诏在絹素上書寫《文選》。
  3. 曆史文獻記載

    • 《新唐書》提到唐高宗以絹素賜裴行儉書寫,并對其書法極為珍愛;
    • 杜甫《丹青引》中“诏謂将軍拂絹素”一句,描述了宮廷畫家在絹素上作畫的場景;
    • 宋代蘇轼在詩中提到“完取絹素充衾裯”,側面反映其材質珍貴。
  4. 相關文化意義
    絹素不僅是實用材料,也象征高雅藝術。例如,唐代畫家以絹素創作宮廷畫作,宋代文人則将其與詩詞結合,體現文化意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書畫實例,可參考《新唐書》或杜甫、蘇轼的相關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絹素的意思

“絹素”一詞源于漢語,主要用來形容某物的素淨、柔軟和優雅。它是一個表示織物和紡織品的常用詞彙。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絹素”字共有兩個部首,分别是“纟”和“勻”。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絹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因為在古代絲綢的生産和使用非常普遍。它們通常被稱為“絹”或“綢”,因為織成的絲綢細膩、光滑,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繁體字中,絹素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并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于“絹素”的書寫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形狀基本相似。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一些部首的形狀上。例如,古代“絹素”中的“纟”部首有時會稍微偏向右邊,而“勻”部首的形狀也可能有所調整。

例句

1. 她身穿一件絹素的長裙,看起來非常優雅。

2. 這個瓷器碗底部繪有絹素圖案,非常精美。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絹帽、絹衫、絹繩、絹花。

近義詞:柔軟、光滑、素雅。

反義詞:粗糙、粗犷、破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