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athematics]∶數學
(2) [arithmetic]∶算術
(1).數學。《新唐書·選舉志上》:“ 龍朔 二年, 東都 置國子監,明年以書學隸蘭臺,算學隸祕閣,律學隸詳刑。” 宋 周邦彥 《汴都賦》:“律學以議刑制,算學以窮九九。”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 宣城 梅瑴成 , 泰州 陳厚耀 ,同直南書房,正定算學諸書。”
(2).算術。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一:“上午三堂功課,英文仍是從頭學起,算學還是加減乘除四則,都沒有甚麼。”
“算學”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學科的統稱,主要指以計算為核心的實用數學體系。其内涵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曆史淵源 起源于先秦時期,《周禮》已将其列為六藝之一。秦漢時期形成獨立學科,代表作《九章算術》系統收錄了分數運算、方程解法、面積體積計算等246個實用問題,奠定了中國傳統數學框架。
核心内容 包括算術(四則運算、比例)、代數(方程術、開方術)、幾何(勾股定理、立體求積)三大領域,注重解決田畝測量、稅收計算、工程營造等實際問題。例如《孫子算經》記載的"物不知數"問題,已蘊含現代數論中的同餘概念。
方法論特征 采用算法化、程式化的解題模式,強調"術"(解題步驟)與"率"(比例關系)的應用。如《九章算術》中的"方程術"通過矩陣變換解線性方程組,與高斯消元法原理相通。
曆史地位 宋元時期發展至頂峰,湧現秦九韶《數書九章》(提出正負開方術)、李冶《測圓海鏡》(天元術代數體系)等突破性成果。明代後逐漸被西方數學體系取代,清末教育改制後"算學"改稱"數學"。
當前語境下,"算學"一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如日本至今仍稱數學為"算學"。現代數學教育體系中,該術語已基本被"數學"替代,但其算法思想仍在計算機科學等領域延續影響。
《算學》(suàn xué)指的是數學,是一個用來描述和研究數字、形狀、結構和變化的學科。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算”(suàn),意為計算或推算;第二個部分是“學”(xué),意為學習或研究。共有12筆畫,具體的筆畫順序可以按照“豎,橫,撇,捺”的順序進行書寫。
《算學》這個詞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國古代,“算”這個字有時候也表示計算或推測的意思,而“學”則指的是學習和探究。因此,“算學”既可用于形容數學這門學科,也可用于指代計算和推測的能力。
古代的繁體字“算學”與現代的簡體字相似,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算”這個字的左側多加了一個“竹”字旁,意為計算使用竹籤, “學”則是以略微不同的形式書寫。
1. 他對算學非常感興趣,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自學。
2. 研究生階段的數學學習更加注重理論和探究,涉及到更高級的算學原理。
1. 數學(shù xué)- 數學是算學的同義詞,用于指代這門學科。
2. 算術(suàn shù)- 算術是算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數字的基本運算。
3. 算法(suàn fǎ)- 算法是一種用來解決問題的計算方法或步驟。
1. 近義詞:數理、數學、數學科學。
2. 反義詞:文字、文學、語言藝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