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隱者。不詳姓名。 桓帝 延熹 中,幸 竟陵 ,過 雲夢 ,臨 沔水 ,百姓莫不觀,此翁獨耕不辍。尚書郎 張溫 異之,與之言。老父論古道今,曆陳天子逸遊之非。問其姓名,不告而去。參閱《後漢書·逸民傳·漢陰老父》。
“漢陰老父”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漢陰老父”原指東漢時期的一位隱士,具體姓名不詳,最早見于《後漢書·逸民傳》。該詞現多用于形容年長且富有智慧的人,表達對長者的敬重或對他人德高望重的贊譽。
據《後漢書》記載,漢桓帝延熹年間巡遊至沔水(今湖北境内),百姓紛紛圍觀,唯有一位老父(即“漢陰老父”)仍專注耕作。尚書郎張溫詢問其故,老父答道:“天子應以民為本,而非勞民以自娛”,并批評帝王逸遊無度的行為,隨後隱去姓名離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查閱《後漢書·逸民傳》原文或相關權威曆史文獻。
《漢陰老父》是一個成語,意為漢陰縣裡年紀較大的父親。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人的父親年紀已經相當大了。
《漢陰老父》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為:
漢 / ㄏㄢˋ / 常用部首:水
陰 / ㄧㄣ / 常用部首:阜
老 / ㄌㄠˇ / 常用部首:老
父 / ㄈㄨˋ / 常用部首:父
由部首和各個字的筆畫數可知,漢陰老父這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6畫。
《漢陰老父》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句話:“樊哙讓項籍引漢陰老父出,誘以為權謀。”原意指項羽引誘漢陰縣裡的一位老人而達到一定目的。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漢陰老父」。
古代漢字拼音是沒有的,所以「漢陰老父」這個成語在古代是按字而不是按音寫的。古代的寫法為:
「漢」是用「氵」(水的部首)和「㐄」組成;
「陰」是用「阜」(土堆的部首)和「日」組成;
「老」是用「老」字的原始形狀;
「父」是用「父」字的原始形狀。
他的父親年紀已經很大了,真是個漢陰老父。
- 漢字:漢典、漢學、漢服
- 陰謀:陰險、陰霾、陰森
- 老人:老婦、老人家、老叟
- 父親:父女、曾父、祖父
年邁的父親、上了年紀的父親
年輕的父親、年富力強的父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