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敖粟的意思、敖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敖粟的解釋

指敖倉中的糧食。《新唐書·裴耀卿傳》:“往 貞觀 、 永徽 時,祿稟者少,歲漕粟二十萬略足;今用度寖廣,運數倍且不支,故數東幸,以就敖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敖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糧食儲備,特别是國家戰略儲備糧有關。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曆史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1. 敖 (áo):
    • 本義指漫遊、遊玩,引申有“遨遊”之意。
    • 在“敖粟”一詞中,“敖”特指“倉廒”或“糧倉”。這是“敖”的一個重要引申義,指代儲存糧食的處所。古代著名的國家糧倉稱為“敖倉”(或稱“敖庾”)。
    • 來源依據:《說文解字》對“敖”的解釋包含出遊義;《廣雅·釋宮》則明确記載:“敖,倉也。” 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也指出:“敖,本義為出遊,俗字作遨。然《詩經·衛風·碩人》‘碩人敖敖’傳曰:‘敖敖,長貌。’此謂其同音假借也。又地名敖倉,字亦作敖。蓋謂其地高可倉儲也。” 這解釋了“敖”從“高”義引申為糧倉名的過程。
  2. 粟 (sù):
    • 本義指谷子,去皮後即小米。在古代漢語中,“粟”常作為糧食作物的總稱或代指糧食。
    • 來源依據:《說文解字》:“粟,嘉谷實也。” 明确指出其為谷物的籽實。
  3. 敖粟 (áo sù):
    • 組合義指儲存在國家大型糧倉(特别是敖倉)中的糧食。它特指由國家掌控的、用于應對災荒、戰争或平抑糧價的戰略儲備糧。
    • 來源依據:此詞多見于秦漢及以後的史籍,常與“倉粟”、“府粟”等詞并列或互用,特指官倉儲備。《史記》、《漢書》等史書在記載國家糧儲、赈災或戰争後勤時常用此詞。

二、 曆史背景與重要性

三、 總結 “敖粟”并非指某種特定的糧食作物,而是指儲存于國家大型官倉(尤指敖倉)中的戰略儲備糧食。它體現了古代中國高度重視糧食儲備、以倉儲制度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治國方略。該詞帶有鮮明的曆史色彩和制度内涵,是研究中國古代經濟史、軍事史和倉儲制度的重要詞彙。

主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 (許慎 著) - 對“敖”、“粟”字的本義解釋。
  2.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 著) - 對“敖”字引申義的詳細注解。
  3. 《廣雅》 (張揖 著) - 明确記載“敖,倉也”。
  4. 《史記》 (司馬遷 著) - 特别是《項羽本紀》、《高祖本紀》、《郦生陸賈列傳》等篇,記載了敖倉及“敖粟”在秦漢之際的關鍵作用。
  5. 《漢書》 (班固 著) - 相關記載延續了《史記》的内容,并涉及漢代對敖倉的管理。
  6. 《中國曆史大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敖倉”、“倉儲制度”等詞條提供了專業的曆史解釋。
  7. 楊寬《戰國史》 /林劍鳴《秦漢史》 - 權威斷代史著作,對戰國秦漢時期的倉儲制度(包括敖倉)有深入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

“敖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敖粟(拼音:áo sù)指古代敖倉中儲存的糧食。敖倉是秦漢時期重要的糧倉,位于今河南荥陽東北,因此“敖粟”常被用來代指國家儲備糧。

二、文獻引用

該詞出自《新唐書·裴耀卿傳》:“往貞觀、永徽時,祿禀者少,歲漕粟二十萬略足;今用度寖廣,運數倍且不支,故數東幸,以就敖粟。”此句描述了唐代因財政壓力增大,需依賴敖倉存糧的情況。

三、其他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敖粟”可比喻“志向高遠、才能卓越”,但這一解釋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義的引申或誤讀。綜合多來源信息,建議以“敖倉存糧”作為核心釋義。

四、補充知識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新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勝寶钿被離便民房嬖佞殘熱成擒饬躬啜持猝爾逮坐東碰西撞非想非非想處風磨概括割刀挂號信國界惶越活租家見戶說澗阿較勝進莊久故卷宗狙狯礦物質闌得冷紅零活泠泠鸬鹚句當騾車履霜蜜課模效逆負拟制辟支潑才坡公堤竊位素餐情竅清晤欽明區委融和蕤賓上渾儀說古蘇仙跳幫廳子都望察畏瑟文堂五部無主後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