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嗣的意思、國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嗣的解釋

皇位繼承人。《東觀漢記·下邳惠王衍傳》:“惟王與 下邳王 ,恩義至親,正此國嗣,非王而誰?”《晉書·廢帝海西公紀》:“王室艱難, 穆 哀 短祚,國嗣不育,儲宮靡立。”《新唐書·惠昭太子甯傳》:“於是國嗣未立, 李絳 等建言,……帝曰:‘善。’以 寧 為皇太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國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詳細釋義

  1. 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強調國家政權的正統延續性。例如:

    • 《東觀漢記》提到:“正此國嗣,非王而誰?”(确定皇位繼承人,非你莫屬)。
    • 《晉書》記載:“國嗣不育,儲宮靡立”(皇位繼承人未定,太子之位空缺)。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史書、诏令或讨論繼承制度的文本中,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


補充說明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東觀漢記》《晉書》等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國嗣

國嗣(guó s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國”和“嗣”兩個字組成。

部首:國的部首是“囗”,嗣的部首是“口”。

筆畫:國字共有8畫,嗣字共有13畫。

源自:國嗣這個詞源自于《詩經·周南·商頌》中的句子“眚眚(shèng shèng)芗(xiāng)而不甯,宂(hún)矢(shǐ)其靣(miàn)”。其中,“眚眚”指國家度量衡不确切,将喪失統治權威和地位的代表嫡長子稱為“國嗣”。

繁體:在繁體字中,國字和嗣字的書寫方式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寫法:古代中國,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國字的寫法與現代相比變化較大,筆畫數量也有所不同。嗣字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例句:
1. 他是國家的國嗣,将來将繼承皇位。
2. 作為家族的國嗣,他承擔着重大的責任。
3. 國嗣必須經過嚴格的教育和訓練。

組詞:國故、國士、國色天香、傳國玉玺。

近義詞:皇嗣、嫡長子。

反義詞:庶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