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與铎。古代軍中所用的樂器。《周禮·地官·鄉師》:“簡其鼓鐸、旗物、兵器,脩其卒伍。” 漢 劉向 《說苑·立節》:“鼓鐸之聲未聞,矢石未交,長兵未接,子何務死之?為人臣之禮邪?”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旁午降絲綸,中堅擁鼓鐸。”
鼓铎是古代軍事活動中使用的兩種樂器組合,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鼓铎由"鼓"和"铎"組成,均為古代軍中所用的打擊樂器。鼓為圓桶形或扁圓形皮革蒙面樂器,铎則是形似大鈴的金屬響器,二者配合使用于軍事指揮。
二、結構特征
三、功能用途 • 軍事指揮:通過不同節奏的鼓聲與铎聲傳遞進攻、撤退等指令(《周禮·地官·鄉師》記載其用于整肅軍隊)。 • 政令傳達:铎在非戰時用于宣布政教法令,如《說文解字》載"铎,大鈴也"。 • 儀式器具:見于祭祀、朝會等禮儀場合,如唐代韓愈詩作中描述的儀仗場景。
四、曆史文獻佐證 漢劉向《說苑·立節》記載:"鼓铎之聲未聞,矢石未交",說明其作為戰前信號的重要作用。唐代聯句詩"中堅擁鼓铎"則印證了其在儀仗隊列中的應用。
注:該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見于古籍文獻及曆史研究領域。
《鼓铎》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指古時候在官府中負責敲擊鼓和鐘的官吏。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鼓”部分,右邊是“铎”部分。
根據現代漢字字典,可以将《鼓铎》的拆分部首為:“鼓”部分的部首是“鼓”字的部首,并且它的筆畫數為八;“铎”部分的部首是“金”字的部首,并且它的筆畫數為十部。
繁體字“鼓鐸”是對漢字《鼓铎》的一種傳統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鼓铎》的字形有所不同。例如,在金石文和隸書中,字形可能更加古樸或者書法更加正統。
1. 古代官府中,鼓铎的職責是敲擊鼓和鐘,宣布官府的命令。
2. 他被任命為京城的鼓铎,在皇宮中奏響了幾十年的鐘鼓。
1. 鼓舞:激勵、鼓勵
2. 铎音:鐘聲
3. 铎鳴:鐘聲響起時發出的聲音
鼓吹、打擊樂手、樂師
聽衆、觀衆、默契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