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源的意思、疏源的詳細解釋
疏源的解釋
(1).疏通水源。 唐 李百藥 《王師渡漢水經襄陽》詩:“導 漾 疏源遠,歸海會流長。”
(2).引申為發源。 清 恽敬 《<大雲山房文稿>二集叙錄》:“道家、陰陽家支駢於《易》,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源的解釋 源 á 水流所從出的地方:河源。泉源。發源。源遠流長。源頭。 事物的根由:來源。資源。淵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姓。 流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疏源"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單字“疏”和“源”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結合其在文獻中的實際用法。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疏 (shū): 本義指清除阻塞使通暢。《說文解字》釋為“通也”。引申義包括疏通、疏導、疏浚、清除、分散、分條陳述等。在“疏源”一詞中,取其“疏通、疏導、使通暢” 的核心含義。
- 源 (yuán): 本義指水流起頭的地方。《說文解字》釋為“水泉本也”。引申義包括來源、根源、起源、事物的本源等。在“疏源”一詞中,取其“水源、根源、本源” 的含義。
- 合義: “疏源”的字面意思就是“疏通水源” 或“疏導根源”。它形象地描述了對水流源頭進行清理、疏導,使其暢通無阻的行為或過程。
-
引申義與比喻義:
- 基于其字面含義,“疏源”常被用來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或清除弊端的根源。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治理思想。例如:
- 治理國家時,強調“疏源”意味着要從制度、政策等根本層面進行改革和疏通,而非僅僅處理表面的問題。
- 在個人修養或處理事務時,“疏源”可以指澄清思想、端正動機,從根源上着手。
-
文獻用例佐證: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與治理水患或治國理政相關。例如,在談論水利工程時,“疏源”指疏通河道、清理水源,确保水流順暢,防止洪澇或幹旱。在治國方略中,則比喻清除導緻社會混亂或民生困苦的根本原因。雖然具體出處可能分散于不同典籍,但其核心含義是清晰且一貫的。一個相關的成語是“疏源導流”,更明确地表達了疏通源頭、引導流向的意思。
“疏源”是一個具有鮮明動作性和深刻比喻義的詞語。其基本含義是疏通水源、疏導根源。其核心在于強調從根本、源頭着手進行清理、疏導,使其恢複暢通或正常狀态。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它常被引申比喻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清除弊端的根源,體現了注重本源治理的智慧。
引用參考來源:
- 字義解釋主要依據漢字構形學及權威辭書《說文解字》(許慎 著)、《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中對“疏”和“源”的釋義及詞條分析。
- 引申義和用法分析參考了中國古代政治、水利文獻中體現的治理思想及詞語的實際運用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疏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疏通水源
指通過人工或自然方式清理、疏導水流,使水源暢通。例如唐代李百藥在《王師渡漢水經襄陽》中寫道:“導漾疏源遠,歸海會流長”,描述了通過疏導漾水源頭使河流長遠彙入海洋的過程。
-
引申為發源
用于抽象概念,指事物的起源或流派形成。如清代恽敬在《<大雲山房文稿>二集叙錄》中提到法家、名家“疏源於《春秋》”,意為這些學派的理論根基可追溯至《春秋》。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 唐代詩歌:張耒《逐蛇》中“鑿山疏源兮導河江”,體現疏浚水源的工程意象。
- 宋代詩文:王洋詩句“導江派海尾,疏源河鑒岯”,既指地理上的水源治理,也暗含文化傳承的隱喻。
三、字義分解
- 疏:本義為清除阻塞(如“疏導”),引申為分散、關系疏遠等。
- 源:指水流起點(如“源頭”),後擴展為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用例及詞典釋義,主要參考來源包括滬江線上詞典()、查詩文()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翎邊漠标客不嚘楚宮衣出奇劃策代價搭毛蓋逢合蜂衙逢衣淺帶革號攻昧管道系統貴要涵忍吼叫畫戟門圜蓋皇旨穢瑣昏逆箭袖踐言戒節解密進講寄書鴈軍廥跼影開篇蘭章立君禮器裡尉鹿霓衣菛冬妙辨佩珂披發文身平闆電腦俜停乞拉朋齊窮覽虬床入托三心兩意事倫鼠齧蠧蝕斯巴達克同盟泰筮條綜鐵塹紋路霧起雲湧相親相識孝子慈孫邂逅不偶新發于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