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詞的意思、禀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詞的解釋

亦作“禀詞”。舊時稱向上書面或口頭陳述的言詞。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堂規式》:“詞訟人犯拘齊掛審後,該承行即将原被告狀詞禀詞,彙齊粘連卷宗送閲。”鄭觀應《盛世危言·招工》附 吳劍華 《查視秘魯華工記》:“接豬仔禀詞,輒數百紙,據其所述苦情及寮主苛虐之狀,受者喪膽,聞者酸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禀詞(bǐng c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含義

禀詞指舊時下級向上級或晚輩向長輩書面或口頭陳述的言辭,主要用于請示、彙報或請求指示。核心含義包含“禀”(向上級報告)與“詞”(言辭)的結合,體現等級制度下的溝通方式。


二、詳細解釋

  1. 構成與演變

    • “禀”原指賜予谷物(《說文解字》),後引申為承受、賦予(如“禀賦”)及下級對上級的報告(如“禀報”)。
    • “禀詞”最初特指官場或家族中正式的請示或彙報,如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中記載的訴訟案件處理流程。
  2. 應用場景

    • 書面形式:如官府文書中對案件陳述的彙總(例:“原被告狀詞禀詞,彙齊粘連卷宗送閲”)。
    • 口頭形式:如《三國演義》中夏侯惇“禀請夜間口號”,即口頭請示上級。

三、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如今“禀詞”一詞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語境中,如研究古代司法制度或禮儀規範時提及。其含義可類比現代公文中的“請示報告”或“陳述材料”。


四、相關延伸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或具體曆史用例,可參考《福惠全書》《三國演義》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詞是一個中文詞彙,拆分部首為禾木,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指向上級或主管部門報告事情、請求指示或彙報工作的行為。在繁體字中,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禀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禀詞的例句: 1. 小明向老師禀了一件事情。 2. 我需要禀報總經理關于這個項目的最新進展。 禀詞可以和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組詞,如禀告、禀報、禀請等,這些詞彙也都有類似的意思,用法上稍有不同。 與禀詞的意思相反的詞彙是自行行動、自由決策等,這些詞彙表示可以自主進行行動或決策,而不需要向上級報告或請求指示。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需要更多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