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躁的意思、刻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躁的解釋

苛刻暴躁。《明史·陳循傳》:“久居政地,刻躁為士論所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躁”屬于現代漢語中的生僻組合詞,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根據漢字單字釋義可作以下解析:

“刻”在《說文解字》中注為“鏤也”,《廣韻》釋作“急也”,包含三層核心義項:

  1. 雕刻工藝(動詞)
  2. 時間單位(量詞)
  3. 嚴苛急迫(形容詞)

“躁”在《康熙字典》中載“動也,疾也”,《荀子·勸學》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例證,特指:

  1. 動作急促(物理狀态)
  2. 性情浮動(心理特征)

二字組合使用時,“刻”取嚴苛義,“躁”取浮躁義,構成偏正結構複合詞,多用于文學語境描述“嚴苛而缺乏耐心的處事态度”。該用法在《紅樓夢》脂硯齋評本第七十五回批注中曾出現類似表述,但尚未形成規範詞條。

(文獻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疏》;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刻躁”是一個漢語複合詞,主要由“刻”和“躁”兩個語素構成,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與字義分解來理解:

  1. 基本詞義
    指性格上的苛刻且暴躁,多用于描述為人處事缺乏寬容、易怒且急躁的狀态。例如《明史·陳循傳》評價陳循:“久居政地,刻躁為士論所薄”,意為長期身居要職卻因苛刻暴躁被士大夫階層輕視。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明史》,屬于較為古雅的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語境通常帶有貶義,多用于批評性格缺陷或行為偏激,如長期掌權者因專橫急躁而招緻非議的場景。

  3. 字義分解

    • 刻:本義為雕刻,引申為“嚴苛、不寬容”,如“刻薄”“苛刻”;
    • 躁:表示性急、不冷靜,如“急躁”“浮躁”。二字組合後強化了性格中的負面特質。
  4. 用法示例
    現代可類比使用,如:“管理者若刻躁獨斷,易失人心”——形容領導因苛刻急躁導緻團隊不滿。

該詞適用于描述性格或行為上的雙重缺陷(嚴苛+暴躁),多用于曆史評價或書面批評,日常口語中可用“苛刻急躁”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八虎白腹避迹藏時賓器波隴差第蟾背出将觸熱村囚獨峰駝訛落惡卒犯界非熊兆賦客伏聽革風易俗共名瓜步詭遇酣歌恒舞涵漬合祔喚頭奬說嬌弱急頭賴臉狷暴局地凱唱牢彘淩厲龍蘭膢臘悶絕邈處欿視麅子普六茹陗核陗陿旗丁器賄紉針軟熟桑枌少見多怪生日時進舒張四緻酸急跳撲往臉上抹黑晚嫁桅杆弦無虛發逍遙遊洗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