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殺的意思、惡殺的詳細解釋
惡殺的解釋
厭惡殺生。《魏書·崔亮傳》:“ 靈太後 令曰:‘ 亮 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攝禦萬幾,庶茲惡殺,可特聽以功補過。’”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聖朝好生惡殺,收雷寝電。” 明 宋濂 《西域軍中獲角端頌》:“是獸名角端,能日行萬八千裡,其見則惡殺之象,殆天使之告陛下耶?”
詞語分解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網絡擴展解釋
“惡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厭惡殺生”,多用于表達對殺戮行為的否定态度或主張減少傷害生命。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拼音:根據權威來源(如漢典)标注為wù shā,部分文獻中可能誤讀為è shā。
- 詞義:指對殺戮行為的厭惡或反對,主張“好生”(珍視生命)、“惡殺”(反對殺害)的價值觀。常見于古代政治、宗教或文學語境中。
文獻出處與用法
-
《魏書·崔亮傳》
靈太後曾下诏:“亮為臣不忠,去留自擅……但吾攝禦萬幾,庶茲惡殺,可特聽以功補過。”
——此處“惡殺”體現統治者對刑罰的克制态度,主張以功抵過而非處死。
-
其他典籍引用
- 南朝陳徐陵《報尹義尚書》:“聖朝好生惡殺,收雷寝電。”
- 明代宋濂《西域軍中獲角端頌》:“是獸名角端……其見則惡殺之象。”
——均通過“惡殺”強調仁慈治國或天意警示。
詞源與擴展
- “惡”的含義:此處為動詞,讀wù(第四聲),意為“憎惡、反對”。
- “殺”的語境:既可指廣義的“殺害”,也包含戰争、刑罰等暴力行為。
- 哲學關聯:與儒家“仁政”、佛教“不殺生”等思想相通,體現傳統倫理對生命的重視。
注意事項
- 讀音争議:部分非權威來源标注為è shā,可能因方言或曆史語音演變導緻差異,但主流權威文獻以wù shā 為準。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魏書》原文或漢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惡殺的意思
“惡殺”這個詞是指極端兇殘的殺戮行為,意味着極為邪惡和殘暴的殺人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惡殺的拆分部首是“欠”,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惡殺”一詞來源于漢語中的兩個詞彙,分别是“惡”和“殺”,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可以寫作“惡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惡殺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根據目前的研究資料,沒有發現特殊的古代寫法。
例句
1. 這個殺手以其惡殺的手法而臭名昭著。
2. 他被指控犯下惡殺案。
3. 惡殺行為應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組詞
惡殺沒有可以直接組成的詞語,因為它本身就具有獨立的含義。
近義詞
謀殺、屠殺、兇殺,這些詞語可以與惡殺近義使用,都指的是極其殘忍和邪惡的殺戮行為。
反義詞
守護、保護,這些詞語與惡殺的含義相反,表示保護和守望生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