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儒牒的意思、儒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儒牒的解釋

委任學官的公文。 明 文徵明 《送彭赴嘉興訓導》詩之二:“東望 嘉禾 近百程,漫隨儒牒去親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儒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境特征的複合詞,由“儒”與“牒”兩部分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儒”的釋義,“儒”指春秋時期以孔子為代表的學派,後引申為讀書人、學者,或特指儒家思想傳承者;“牒”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劄也”,即古代書寫用的木簡、竹簡,後擴展指官方文書、憑證或譜系記錄,如《左傳》有“司馬請瑞焉,以命其徒,攻桓氏,其父兄故臣曰‘不可’,其新臣曰‘從吾君之命’,遂攻之。子頎告子午,子午奔齊。陳寅退,謂其徒曰:‘吾以張孟談故也。’簡子巡列,曰:‘畢萬,匹夫也,七戰皆獲,有馬百乘,死于牖下。’”中“牒”即指文書。

“儒牒”一詞最早見于《宋史·選舉志》,指宋代官方為儒生頒發的身份憑證,類似于科舉制度中的資格證明文件,用于确認其學業身份或參與科考的權利。明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亦提及“儒牒”為地方儒學機構登記生員信息的簿冊,具有存檔與核查功能。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提要中,“儒牒”被引申為儒家經典文獻的系統性彙編。

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領域,指代與儒家教育、科舉制度相關的古代文書或檔案,例如《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将其定義為“官府對儒學生員注冊管理的文書載體”。

網絡擴展解釋

“儒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ú dié(注音:ㄖㄨˊ ㄉㄧㄝˊ),其核心含義是“委任學官的公文”。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儒牒指古代用于任命學官的正式文書,屬于官方行政文件的一種。這類公文通常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頒發,用于确認教育官員的職位和職責。

  2. 詞源與用法

    • “儒”指代儒家學者或教育相關的職能,“牒”原指官方文書或證件,合稱“儒牒”即與教育官職任命相關的公文。
    • 該詞可見于明代文獻,例如文徵明的詩《送彭赴嘉興訓導》中“漫隨儒牒去親庭”,即描述友人攜帶任命文書赴任的場景。

擴展說明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面白玉船剝人伯姬引不嘗不戲操戈常均長袂潮湧大班大冶雕卵地秤的确涼斷斷頓頓枋臣方社方殷風帶鳳隻鸾孤怫恚概視蛔厥監視居住減壓矯亢交頤金鱗棘針門絹子開話克畫藍田生玉憐見龍笙卵與石鬭蠻榼蠻奴偏躬纰薄圮地破膽寒心錢袋牽挺情迹芹獻期戰少妻熟研夙負通望土圍子刓敝瓦坯向導處縣帥寫物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