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牒的意思、儒牒的詳細解釋
儒牒的解釋
委任學官的公文。 明 文徵明 《送彭赴嘉興訓導》詩之二:“東望 嘉禾 近百程,漫隨儒牒去親庭。”
詞語分解
- 儒的解釋 儒 ú 指讀書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儒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儒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儒家。儒教(即“孔教”)。
- 牒的解釋 牒 é 文書,證件:通牒。度牒。尺牒。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儒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rú dié(注音:ㄖㄨˊ ㄉㄧㄝˊ),其核心含義是“委任學官的公文”。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
儒牒指古代用于任命學官的正式文書,屬于官方行政文件的一種。這類公文通常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頒發,用于确認教育官員的職位和職責。
-
詞源與用法
- “儒”指代儒家學者或教育相關的職能,“牒”原指官方文書或證件,合稱“儒牒”即與教育官職任命相關的公文。
- 該詞可見于明代文獻,例如文徵明的詩《送彭赴嘉興訓導》中“漫隨儒牒去親庭”,即描述友人攜帶任命文書赴任的場景。
擴展說明
- 曆史背景
古代學官(如訓導、教谕等)負責地方教育及科舉事務,其任命需通過正式公文(儒牒)确認,體現了古代官僚體系中對教育管理的規範性。
- 語言特點
“牒”在古漢語中多指簡短的官方文書(如通牒、度牒),而“儒牒”專用于教育領域,屬于較冷僻的專有名詞。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儒牒》的意思
《儒牒》是一個詞語,意為儒家的信劄或書信,也稱為儒者的文書。
《儒牒》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儒牒》由部首“兒”和“牛”組成,部首“兒”具有5畫,部首“牛”具有4畫。
《儒牒》的來源
《儒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中國儒家學派的傳承,其文化内涵和思想意義貫穿了幾千年的曆史。
《儒牒》的繁體
《儒牒》的繁體為「儒牒」。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儒牒》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結構與現代寫法相似。
《儒牒》的例句
他寫了一封《儒牒》給學生,表達了對他們品德修養的期望。
《儒牒》的組詞
儒家、儒家文化、牒文、牒套等。
《儒牒》的近義詞
儒教書信、儒者信劄等。
《儒牒》的反義詞
非儒家文書、非儒教信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