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籍的意思、尺籍的詳細解釋
尺籍的解釋
(1).書寫軍令、軍功等的簿籍。《史記·循吏列傳》:“﹝ 子産 為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 張守節 正義:“言士民無一尺方闆之籍書。”參見“ 尺籍伍符 ”。
(2).指軍籍。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志·記金陵登覽》:“有修武郎某人,脫尺籍,與其媪然指苦行,前後化錢帛,助土木,費以萬計。” 宋 嶽珂 《桯史·義騟傳》:“義騟者, 九江 戍校 王成 之鎧騎也。 成 家世隸尺籍。”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專業解析
尺籍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用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尺籍原指古代記錄軍功或戶籍的官方文書,特指書寫于竹簡、木牍的檔案。《漢語大詞典》定義其為“記載軍令或戶口的簡冊”,強調其行政記錄功能。《辭源》補充說明該詞多見于秦漢時期,與“伍符”并稱,是軍事管理制度的重要載體。
二、曆史語義演變
- 軍事領域:先秦時期專指記載士卒信息的軍籍簿,《漢書·馮唐傳》注引如淳曰:“尺籍者,書斬首之功于一尺之闆”,體現其作為軍功憑證的作用。
- 戶籍管理:漢代擴展至戶籍登記,《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置尺籍于縣廷”,反映其作為人口統計工具的功能。
三、文獻應用實例
《史記·循吏列傳》載:“市不豫賈,官無尺籍”,此處指官方文書;《宋史·兵志》所述“尺籍伍符”則側重軍事編制記錄。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轉為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古籍研究領域。
(文獻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辭源》修訂本;《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年整理版)
網絡擴展解釋
“尺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所演變,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1.基本含義
- 軍令與軍功的簿籍:最初指記錄軍事命令、軍功的文書或檔案。例如《史記·循吏列傳》提到“士無尺籍”,即士兵沒有軍功記錄。
- 軍籍的代稱:宋代文獻中(如周必大、嶽珂的作品),“尺籍”引申為軍籍,如“脫尺籍”即脫離軍籍。
2.詞義演變
- 早期與土地管理相關:據《周禮》記載,“尺籍”曾是土地面積的計量單位,并形成嚴格的分配制度。
- 後轉為軍事專用:從土地制度引申為軍事領域的嚴格記錄體系,強調規範性和約束性。
3.使用場景
- 多用于形容制度或規定的嚴密性,如“尺籍制度”表示不容偏差的規範。
- 常見于史書和政論類文獻,如《史記》《漢書》及宋代筆記。
4.曆史出處
- 《史記·循吏列傳》:“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
- 宋代周必大《二老堂雜志》:“脫尺籍,與其媪然指苦行”。
5.相關延伸
- 成語“尺籍伍符”指古代軍隊中五人連保的符信制度,進一步體現其軍事關聯性(可參考《漢書·馮唐傳》)。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史記》《周禮》等原典,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卞泣不謀而合長統靴陳師除拆春溟詞曲戴履單辭德慧丢答都鵝番邦蕃坊宮娃顧憂貨産奬飾進賢黜惡九畡鸠槃茶鋗玉闌删楞勁潋潋聯運獵士列序立交橋靈虛殿藜芘疠疫賣交梅臉瓶甖譜次樸讷誠笃契丹漆吏其奈我何秋鲊器許傷勢審然市步水孔絲雨宋女停交貯苦湍波團香扇徒屬為山止篑五家仙籁仙羅小辨笑面虎席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