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鑒寐”。假寐,不脫衣冠而睡。鑑,通“ 監 ”。 晉 陸雲 《歲暮賦》:“彼鑒寐之有時兮,亦始卒之固然。”《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夙夜戰懼,不遑鑒寐。”《梁書·武帝紀中》:“興言夕惕,無忘鑒寐。”參見“ 監寐 ”。
“鑒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通假關系
“鑒”通“監”,意為“監察、觀察”,此處引申為保持警覺的短暫休息。
文獻例證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其近義詞為“假寐”,反義詞可對應“熟睡”“酣眠”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寐”的單獨釋義(如“入睡”“夜不能寐”),可參考相關字詞解析。
《鑒寐》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識破他人的欺騙、僞裝或隱藏的真相。
《鑒寐》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钅”和“宀”,其中,“钅”表示金屬,“宀”表示它是一個蓋在上方的容器。此外,《鑒寐》共有10畫。
《鑒寐》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馬援列傳》中。在古代,人們用鑒寐來比喻辨别真假或揭露欺詐行為。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包括政治、社會和個人生活。
《鑒寐》的繁體寫法是「鑒寐」。
在古代,鑒寐的寫法有時會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鑒寐的寫法是「鑑寐」。
1. 通過對他的言行細緻觀察,我成功地鑒寐了他的************。
2. 這位警察擅長鑒寐,能夠迅速識破罪犯的僞裝。
鑒寐的相關詞語有:
1. 鑒别:辨别真僞,分辨事物的真實情況。
2. 察覺:注意到或意識到某事或某人的存在或變化。
與鑒寐意思接近的詞語有:
1. 識破:發現或揭露某人的企圖或謊言。
2. 辨别:區分不同事物或人的特征,并判斷其差異。
與鑒寐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欺騙:利用謊言、虛假陳述或行為來騙取信任、個人利益等。
2. 隱瞞:故意不透露或不公開某種信息或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