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老;年老糊塗。 漢 劉向 《九歎·逢紛》:“顔黴黧以沮敗兮,精越裂而衰耄。”《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 迥 末年衰耄,及起兵,以小禦正 崔達拏 為長史。” 胡三省 注:“《記》,五十始衰;謂精力消耗。八十、九十曰耄。注:耄,惛忘也。” 明 高明 《琵琶記·書館悲逢》:“早知你形衰耄,怎留聖朝?”《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 齊桓公 ﹞到今日衰耄之年,志氣自然昏惰了。”
“衰耄”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uāi mào,主要用于形容人因年老而體衰、精力衰退,甚至出現神志不清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文獻例證
綜合釋義
該詞不僅指生理衰老,也隱含因年老而昏聩、決策力下降的狀态,常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用于刻畫人物晚年形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九歎》《資治通鑒》等原文。
《衰耄》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言文中,形容年老體衰、精神衰弱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衰(衣+水,6畫)耄(老,耂,6畫)。
來源:《爾雅·釋言》中有“耄者,馬腰也”之說,意為馬年齡到了腰材變得衰老,引申為人年老力衰的意思。
繁體:衰耄(衰謏)。
古時候漢字寫法:衰耄的古文寫法為衰耄。
例句:他年事已高,身體衰耄,無法承受過重的勞動。
組詞:衰頹、衰弱、耄耋。
近義詞:老朽、疲憊。
反義詞:年輕、健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