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瓜皮帽的意思、瓜皮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瓜皮帽的解釋

[Chinese skullcap] 形狀與半個西瓜皮很相似的便帽,一般用六塊黑緞子或絨布連綴制成

詳細解釋

像半個西瓜形狀的舊式便帽,一般用六塊黑緞子或絨布連綴制成,頂有小結。 魯迅 《華蓋集·補白》:“瓜皮帽,長衫,雙梁鞋,打拱作揖,大紅名片,水煙筒,或者都要成為愛國的标征。”亦省作“ 瓜皮 ”。 沙汀 《替身》:“他頭戴金絨瓜皮,足登草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瓜皮帽是一種中國傳統男式便帽,其名稱來源于形狀類似半個西瓜皮。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别稱

瓜皮帽又稱「西瓜帽」「瓜殼帽」「小帽子」,是明朝創立、清朝流行的便帽,由六塊布料(多為黑緞、絨布或紗)縫合而成,頂部有小結,檐邊較窄或無檐,前端常裝飾玉或翠等飾物。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相傳由明太祖朱元璋推廣的「六合帽」發展而來,寓意「六合一統」(即天地四方歸于一統),最初為平民所用。
  2. 清代流行:因清朝剃發政策與辮發搭配方便,逐漸成為各階層男性的日常首服,甚至被賦予身份标識功能(如材質差異區分階級)。
  3. 民國衰落:隨着剪辮運動和西式禮帽的興起,其地位被取代。

三、結構與材質

四、文化意義

瓜皮帽不僅承載「天下統一」的政治寓意,也反映了古代服飾實用性與階級差異。魯迅在《華蓋集·補白》中曾将其作為舊時文人形象的典型符號。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圖片或實物資料,可參考、9、11中的民俗館記錄和照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瓜皮帽——一個有趣的成語

瓜皮帽,是一個常見的漢語成語,用來形容言談舉止輕浮、浮誇,沒有實際内涵,缺乏真誠和實事求是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瓜皮帽的拆分部首是瓜(瓜果部首)和皮(皮膚部首),拆分筆畫為10畫。

來源

瓜皮帽一詞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崔東壁所著的《鄞山詩草》中。在這本書中,有一首名為《鄞山遊望》的詩,其中有一句“羊鹿駱駝瓜皮帽,奇花異草紛紛笑”。這句詩所描述的瓜皮帽指的是民間小樂班或戲班的表演服飾,形象鮮明、誇張浮誇,而後逐漸引申為形容言談舉止誇張浮華的意思。

繁體

瓜皮帽的繁體字為「瓜皮帽」,沒有特殊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瓜皮帽在古代的寫法為「瓜皮帽」,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總是戴着瓜皮帽,言談舉止輕佻,毫無擔當之心。

2. 這位演講者以誇張的言辭,戴着瓜皮帽盛情吹噓,卻始終沒有提供實際的解決方案。

組詞

瓜瓞綿綿、瓜田李下、瓜分、瓜蔓抄

近義詞

花哨、浮誇、虛華、浮華

反義詞

實事求是、踏實、務實、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