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舉的意思、疏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舉的解釋

逐條列舉。 漢 賈誼 《治安策》:“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文獻通考·經籍十七》:“其中所録諸家跋語,有昭然僞妄而不能辨者,不暇疏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舉(shū j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均與古代政治制度相關:

  1. 上奏章列舉陳述: 指臣子向君主呈遞奏章(“疏”),在其中系統地列舉事實、陳述意見或提出建議(“舉”)。這是一種正式的進谏或彙報方式。例如,官員可能“疏舉”地方利弊、官員得失或政策建議。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收錄該詞條,釋義為“上疏列舉陳述”。
    • 來源依據: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解釋“疏”作為“分條陳述”的動詞義項時,可涵蓋此類用法。
  2. 疏漏舉薦: 指在舉薦人才或檢舉過失時有所遺漏或疏忽(“疏”),未能全面或恰當地進行推薦或揭發(“舉”)。這層含義強調行為的不完備性。

    • 來源依據: 《辭源》(商務印書館)在相關義項中解釋,“疏”有“疏忽、不周密”之意,“舉”有“推薦、檢舉”之意,組合起來可指舉薦或檢舉時的疏漏。

總結與使用場景: “疏舉”是一個典型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使用場景主要局限于描述古代的政治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疏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逐條列舉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指對事物或觀點進行分條陳述。例如漢代賈誼在《治安策》中提到“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意為難以逐一列舉所有不合理的行為。此用法在古籍文獻中較為常見,強調邏輯性和條理性。

  2. 理順與整理
    部分現代解釋将“疏”理解為疏通、整理,“舉”為挑選或提起,組合後引申為清理雜亂事物或梳理思路。例如整理房間、篩選重要信息等場景。


二、字義分解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治安策》等原文或相關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猨崩阤賓祭玢璘彩燕慚企稱體載衣車士丑語純一催芽寸土不讓大弄丹山鳥底行東西步斷脊短氣遁疚耳報神惡少年法相符蔰慣有鼓唇行列式核訛詐痕翳黃場火把節降麻舅嫂醵分袀睟慢行馬肆梅信朦混逆夷披薄圈留灑兵僧自恣日聲色時才拭目史評水霸思至蓑翁素蓄堂威腿事未因無假小辮校曹效己消縮洗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