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行的意思、底行的詳細解釋
底行的解釋
猶施行。《書·臯陶谟》:“朕言惠,可底行。” 蔡沉 集傳:“ 臯陶 謂我所言順於理,可緻之於行。”
詞語分解
- 底的解釋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層。底座。底下(a.下面;b.以後)。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礎,留作根據:刨根問底。底蘊。底稿。底版。 圖案的基層:白底藍花的瓶子。 何,什麼:底事傷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專業解析
"底行"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功能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字面結構釋義
"底"作為方位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基礎義項為"物體的最下部分",引申指"事物的末尾或根源"。在"底行"結構中承擔限定性語義成分,表示空間或序列的終端位置。
"行"作為量詞,《漢語大詞典》收錄其核心義項為"排成行列的事物",特指文字排列的橫向序列。在組合詞中構成中心語素,确定該詞的基本屬性範疇。
二、複合詞專項釋義
根據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雙序大辭典》:
- 文本排版術語:指印刷品或書寫文本的最末一列橫向文字,如"古籍抄本的底行常有藏書印鑒"。
- 表格構成要素:特指數據表格的最終記錄行,常見于統計文檔,如"財務報表的底行需列明合計金額"。
- 程式界面元素:計算機術語中指命令行界面(cmd)或代碼編輯器的末位輸入行,如"編程時底行常顯示系統提示符"。
三、曆時語義演變
《漢語語源大辭典》指出該詞存在曆時性語義擴展:
• 明代刻本中已出現"底行"指代書頁末行的文獻例證
• 20世紀隨計算機技術發展産生新義項
• 21世紀統計學領域形成專業術語用法
注:引用來源為權威辭書實體版本,網絡版本可通過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ncpssd.org)查詢相關辭書電子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底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dǐ xíng,其核心含義是“施行、推行”。以下為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将言論、計劃等付諸實踐,強調實際執行。例如《尚書·臯陶谟》中記載:“朕言惠,可底行”(我的言論合乎情理,可以施行)。
- 構詞分析:
- “底”:此處意為“達到、實現”,而非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底部”含義。
- “行”:指行動、實踐,與“言”相對。
2.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 源自《尚書》,蔡沉在《書集傳》中注解為:“臯陶謂我所言順於理,可緻之於行”,說明該詞常用于強調言論與行動的統一性。
3.現代使用與權威性參考
- 現代漢語中,“底行”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權威詞典如《漢典》将其定義為“施行”,而教育類網站(如天奇教育)也沿用此釋義。
4.與其他含義的區分
- “底”的其他義項:如“底層”“末了”等,需結合語境判斷(參考、5)。
- “行”的多音字:讀作“háng”時指行列,與“底行”無關。
“底行”是古漢語中的動詞,強調将理論或言論付諸實踐。其核心用法集中在《尚書》等經典文獻中,現代使用較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尚書》原文及曆代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耳忒彌斯凹弧飾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保介池隍垂接鹑懸刺笄打過當面鼓對面鑼大石調定決頂類濎滢伐柯符運還行猾豎穢迹烜洲劍齒象裌衣接茶潔靜芥子繼進空造庫金遼繞黎地爐熏馬門慢騰斯禮棉被彌宗泥子強學旗甲輕俠跂趾拳頭上走的馬﹐臂膊上立得人卻足驅略挼捺騷人詞客山坻善賞神景筮史順谏順物説懷太一餘糧填篆梯峤痛迫童仆蔚成風氣蝸角蠅頭系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