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兕的意思、水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兕的解釋

一種形狀像牛的水獸。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二:“ 吠勒國 貢文犀四頭,狀如水兕。”《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 占城 ,在西南海上……其乘,象、馬;其食,稻米、水兕、山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兕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傳說性水獸,其名稱由“水”與“兕”組合而成。以下從詞義、文獻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1. 詞義解析

    “兕”本指古代犀牛類猛獸。《說文解字》釋“兕”為“如野牛,青色,其皮堅厚可制铠”,後衍生為神話中形似犀牛的獨角獸。加“水”為前綴,特指栖息于水域或與水相關的同類生物。例如《詩經·小雅·吉日》提到“發彼小豝,殪此大兕”,漢代鄭玄注疏稱“兕或居水澤”,可見其與水環境存在關聯。

  2. 文獻中的形象特征

    水兕在古籍中多被描述為“青黑色、獨角、力猛”。《山海經·海内南經》記載“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獸部》進一步将水兕歸為“蛟龍之屬”,強調其“能掀波覆舟”的水栖特性。

  3. 文化象征與演變

    水兕在古代被視為祥瑞或災異之兆。如《淮南子》稱“兕出九臯,聖人受命”,而《宋史·五行志》則記載“水兕現,主大水”。這一矛盾性源于其形象融合了犀牛的實體特征與神話想象,成為自然力量的人格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水兕”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水兕(shuǐ sì)指一種古代傳說中的水獸,外形類似牛,生活于水域環境中。

二、古籍記載

  1. 漢代《洞冥記》卷二提到“吠勒國貢文犀四頭,狀如水兕”,将犀牛的外形與水兕類比;
  2.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三》描述占城國(今越南境内)的乘騎工具時,提到“象、馬”之外可能涉及水兕相關記載。

三、字形與結構 該詞由“水”和“兕”組成:

總結
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已無實際生物對應,主要用于文獻考據或文學意象。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中國古代動物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愛景冰山易倒筆譯補冶吹腔刍牧辭書方根犯門風則分證敷蕤弓韔黑缁缁劍履焦悶徑路刀九轉功成镌滅軍謀冷眉冷眼練洽離解臨閱流天澈地六一律學面圪瘩名察民心磨刀霍霍烹分蟛蚎平冕撲奔旗滿青服氣色群疠沙狗上不在天,下不着地霜歌順筆疏牾四相四铢素幾天倉天隙天長地老豚肘魏鵲無枝畏影而走歍歑項别骓鑲花險迥枭首示衆霞張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