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喪事中用的塗以白土的小幾。《周禮·春官·司幾筵》:“凡喪事,設葦席,右素幾。” 孫诒讓 正義:“巾車、素車注雲‘以白土堊車也’,此素幾當與彼同;喪事略,故不漆也。”
(2).不加雕飾的小幾。《南史·沉麟士傳》:“ 麟士 無所營求,以篤學為務,恆憑素幾,鼓素琴,不為新聲。” 唐 司空曙 《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詩:“羽衣重素幾,珠網儼輕埃。” 宋 陸遊 《閑居自述》詩:“浄掃明窗憑素幾,閒穿密竹岸烏巾。”
“素幾”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不同語境可分為以下兩類:
指塗以白土的小幾,用于喪禮場合。這一釋義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司幾筵》:“凡喪事,設葦席,右素幾。” 孫诒讓在《正義》中解釋為“喪事略,故不漆也”,說明素幾因喪事從簡而不加漆飾,僅塗白土(堊),體現肅穆莊重。
指不加雕飾的小幾,形容家具質樸無華。例如《南史·沉麟士傳》記載其“憑素幾,鼓素琴”,唐代司空曙也有相關描述。這一用法強調器物本身的天然材質與簡約風格。
《素幾》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某人的舉止、态度、氣質比較端莊、文雅。
《素幾》的拆分是“糸”和“己”,其中,“糸”是表示絲綢的【糹】,“己”表示自己、已經【已】。全詞共兩個部首,筆畫總數為9。
《素幾》最早出現在《孔子家語》中,原文為:“夫顔深者态也,顔禽者得也。素幾者,馴也。”意思是說,外表深沉而内心安詳的人,外在的表現是深沉、内在的素質是溫和。
《素幾》的繁體字為「素幾」。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幾」的原形是「食」,表示吃飯的意思。後來演變為「幾」,表示一種桌子上的小物品,引申為「端莊、文雅」的意思。而「素」的原形是「白」,表示白色、純潔。後來演變為「素」,表示素淨、樸素的意思。
他舉止文雅,素幾動人。
素幾顔色、素幾桌布、素幾裝飾
淡雅、清新、文雅、樸實
俗氣、張揚、粗俗、低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