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相的意思、四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相的解釋

三國 時 諸葛亮 、 蔣琬 、 費祎 、 董允 四人先後任 蜀 相(尚書令),時稱“四相”。因有賢名,亦號“四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於時 蜀 人以 諸葛亮 、 蔣 、 費 及 允 為四相,一號四英。”

佛教以離、合、違、順為四相。《楞嚴經》卷三:“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 南朝 梁簡文帝 《莊嚴旻法師成實論義疏序》:“四相乃無常之刀,三聚為苦家之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相”是一個多義概念,在不同文化和領域中有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整理:


一、傳統文化中的四相(四象)

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或左、右、前、後四個方向。


二、佛教中的四相

佛教對“四相”的解釋分為兩類:

  1. 有為法四相:
    指生、住、異、滅,表示一切現象的生滅變遷過程:

    • 生:事物從未來到現在的産生;
    • 住:事物在當下的暫時穩定;
    • 異:事物的衰變與差異;
    • 滅:事物從存在轉為消亡。

      小乘佛教認為一切有為法皆具此四相,且四相本身也需“隨相”(生生、住住等)推動(《發智論》《俱舍論》等經典依據)。

  2. 我執四相:
    即《金剛經》中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指對自我與外界的執着:

    • 我相: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 人相:區分他人與自我;
    • 衆生相:對生命形态的分别;
    • 壽者相:對時間與存在的固執。

三、曆史人物中的四相

特指三國時期蜀漢四位賢臣: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四人先後任尚書令,合稱“四相”或“四英”(《華陽國志》記載)。


四、其他解釋


“四相”的核心含義可歸納為:

  1. 方位與宇宙觀(四象);
  2. 哲學與宗教概念(生滅、我執);
  3. 曆史人物群體(蜀漢四相)。
    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建議通過權威典籍(如《金剛經》《華陽國志》)進一步探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相》的意思

《四相》是一個漢字詞,意為四個相貌或四個形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相》的部首是十,是由四個橫筆畫組成的。

來源

《四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泛指四種相貌或形态的表現。

繁體

《四相》的繁體字為《四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四相》的字形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秋天的四相是金黃的稻谷、豐收的果實、紅葉和涼爽的天氣。

2. 這幅畫将四種動物的不同相貌描繪得入木三分,真實而生動。

3. 這本書通過講述四個主要人物的四相,展現了他們各自的成長和變化。

組詞

相貌、相同、相似、相近

近義詞

相貌、相貌特征、外貌、面容

反義詞

不同、異樣、異質、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