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精微的義蘊。《陳書·袁憲傳》:“二賢雖窮奧賾,得無憚此後生耶!”《舊唐書·方伎傳·一行》:“ 崇 大驚,因與 一行 談其奧賾,甚嗟伏之。” 宋 沉洵 《<韻語陽秋>序》:“振六義於古詩既亡之後,發奧賾於 靈均 未覩之先。” 清 方苞 《答申謙居書》:“ 歐陽永叔 粗見諸經之大意,而未通其奧賾。”
“奧赜”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源構成
“奧”原指室内西南角(古人設神主或尊長居所的位置),後引申為“深奧、幽深”;“赜”意為隱秘、複雜難辨的事物。二者組合後,強調事物内涵的深邃與難以捉摸。
核心含義
指代精深微妙的義蘊,常用于形容哲學思想、文學藝術或自然現象中複雜深奧的原理或内涵。例如《細封禅表》中“參三才之奧赜”,即指探究天、地、人三者間深奧的關聯。
應用領域
近義關聯
與“奧秘”“玄微”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系統性與層次性的複雜,而非單純的未知性。
“奧赜”承載了中國古代對深層真理的探索精神,既體現語言美感,又蘊含文化哲思。
奧赜(ào z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深奧、玄妙。形容事物複雜或深不可測,引申為晦澀難懂、充滿詭秘。
奧赜由奧(部首:大)和赜(部首:貝,筆畫:12)組成。
奧赜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大司馬》:“夜緻酒,奧赜而已。”奧赜在這裡指的是玄妙、高深的酒令。
奧赜的繁體字為「奧澤」。
古代漢字中,奧赜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1. 這篇文章的意思非常奧赜,需要仔細品味才能理解。
2. 他的心思總是奧赜難測,讓人琢磨不透。
奧秘、奧妙、玄奧、深奧。
晦澀、深邃、玄妙、高深、隱晦。
淺顯、明晰、簡單、易懂、直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