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扣的意思、待扣的詳細解釋
待扣的解釋
有待敲擊(而發聲)。亦比喻等待詢問。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儒學》:“響如鐘而待扣,明似鏡而長懸。” 唐 司空圖 《成均諷》:“臣業慙待扣,思謝識微。”
詞語分解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 扣的解釋 扣 ò 用圈、環等東西套住或攏住;把門扣上。 衣紐:衣扣。 繩結:繩扣兒。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蓋東西:把碗扣在桌上。 相符,符合:扣題(符合題義)。 強留:扣押。 從中減除:扣除。扣發(?)。 敲擊:
網絡擴展解釋
“待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古典文學和現代使用兩個層面理解:
-
基本含義
指“有待敲擊(而發聲)”,常用于比喻事物處于等待被觸發或詢問的狀态。該詞源于古代文學語境,如南朝梁何遜《七召·儒學》中的“響如鐘而待扣,明似鏡而長懸”,意為鐘需被敲擊才能發聲,鏡需擦拭才能明亮,引申為等待他人觸發或探詢。
-
延伸用法
在唐代文獻中進一步發展為“等待詢問”的比喻,如司空圖《成均諷》中“臣業慙待扣,思謝識微”,表達謙遜地等待他人請教或指點的态度。
-
現代語境中的争議解釋
有部分資料(如)提到“待扣”在財務場景中指“尚未扣除的款項”,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特定領域的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該詞主要保留古典文學色彩,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扣(dài kòu)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待(dài)和 扣(kòu)。待的拆分部首是彳,它有2畫;扣的拆分部首是手,它有5畫。
待(dài)這個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發展。在古代漢語中,待可以表示等待、停留的意思。繁體字的寫法為「待」。
扣(kòu)這個字在古時的漢字寫法是「口」在上方,表示由口嵌入或包住,有固定在内的意思。繁體字的寫法為「扣」。
下面是幾個使用待扣的例句:
1. 我們明天出發,還有幾件事情要待扣。
2. 他被判決有罪,待扣刑期三年。
3. 這個包裹待扣關稅,請注意。
除了待扣,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組詞有:待遇(dài yù)- 指人受到的禮遇或待遇;待定(dài dìng)- 指尚未确定或決定的。近義詞有:等候(děng hòu)- 指在某個地點或時間等待;停留(tíng liú)- 指暫時停止在某個地方。反義詞無。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