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筋骨暴起突出。
(2).泛指突出。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八章:“這正是一個緊要的關頭,不能不寫得如此骨突的。”
“骨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筋骨暴起突出
指人體或動物骨骼、筋脈因特定原因(如用力、病變等)明顯凸起。例如:鄭振铎在《中國俗文學史》第八章提到“寫得如此骨突”,此處形容文字刻畫尖銳突出。
泛指突出
擴展為描述任何事物的顯著凸起狀态,如地形、物體表面等。例如:“顴骨突出”“跟骨突出于踝部後方”。
醫學/生理描述:
“爺爺肋骨突出的地方有黑斑”(形容骨骼明顯凸起)。
“骨突靈膏對腰間盤突出症有治療作用”(指代骨骼異常突出)。
文學修辭:
用于比喻關鍵或顯著的部分,如鄭振铎形容緊要關頭的文字需“骨突”,強調表達需鮮明有力。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學術引用,可查看來源網頁(如搜狗百科、漢典等)。
骨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骨”和“突”兩個字組成。
“骨”是它的第一個字,它的部首是骨,總共有十四畫。表示人或動物體内的硬組織,也可以指骨頭。
“突”是它的第二個字,它的部首是穴,總共有五畫。表示物體向外伸出或向上突起的形狀,也可以表示忽然出現的意思。
組合在一起,“骨突”的意思是指骨頭上突起的部分,也可以指骨骼中的一個結構。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體,其中的“骨”字最初由一個象骨頭的圖形演變而來,而“突”字最初由一個狹長的突出物形狀演變而來。
在繁體字中,骨突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骨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突”的字形基本上沒有變化。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骨突”這個詞,比如:
1. 一個骨突在他頭部出現了。
2. 她練習瑜伽以加強骨突的彈性。
在構詞上,可以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來生成與“骨突”相關的詞語,比如:“骨突炎”(骨突的炎症),“骨突骨折”(骨突的斷裂)等。
與“骨突”相關的近義詞有:“骨節”、“突起”等,表示類似的意思。
與“骨突”相反的詞語是“凹陷”、“凸起”等,表示與突起相反的形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