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甑的意思、覆甑的詳細解釋
覆甑的解釋
倒置的甑。喻環境閉塞。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其事雖天之明,而人處覆甑之下,焉識至言哉。”
詞語分解
- 覆的解釋 覆 ù 遮蓋,蒙:覆蓋。覆溺。覆蔽。覆被(遮蓋,喻恩蔭)。覆庇。 翻,傾倒,敗,滅:覆舟。颠覆。覆滅。覆轍(翻過車的道路,喻曾經失敗的做法)。覆沒(?)。覆水難收。覆巢無完卵(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
- 甑的解釋 甑 è 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氣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甑塵釜魚。 〔甑子〕現在蒸飯用的木制桶狀物,有屜而無底。 蒸餾或使物體分解用的器皿:曲頸甑。 筆畫數:; 部首:瓦;
網絡擴展解釋
“覆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zè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字面意義
“覆”意為倒置,“甑”是古代蒸食的瓦器,整體字面指“倒扣的甑”。
2.比喻意義
比喻環境閉塞、與外界隔絕的狀态。例如晉代葛洪《抱樸子·論仙》中提到的:“其事雖天之明,而人處覆甑之下,焉識至言哉?”,意指即使真理如天空般明朗,但若人處于閉塞環境中,也難以理解。
3.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論述中,強調因環境限制導緻的認知局限。
- 現代延伸:可借指信息封閉、思想受限的情境。
4.相關詞語
如“釜魚甑塵”“甑生塵”等,均與“甑”相關的成語,多含困頓、閉塞之意。
該詞通過具體器物(甑)的倒置狀态,生動比喻封閉環境對人認知的制約,常見于古典文獻中的批判或反思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覆甑》是一個比較冷門的詞彙,它的意思是指覆蓋着的瓦屋頂。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是“廣”,第二個部首是“田”,是由馬、田兩個字組成。它是瓦甑二字的合稱,瓦是指屋頂上所使用的瓦片,甑指的是傳統的一種用來存放糧食的器具。覆甑表示覆蓋在瓦屋頂上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在的簡化字,它的繁體寫法是「覆甑」。在古代,人們利用甑作為存放糧食的容器,為了保護甑裡的糧食不受潮濕和陽光的影響,他們會将甑放置在瓦屋頂上覆蓋着。因此,“覆甑”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彙,用于形容覆蓋在瓦屋頂上的甑。
這個詞在使用時并不常見,因此很難找到一些具體的例句。如果需要組詞,可以考慮使用與屋頂相關的其他詞彙,比如“屋檐”、“瓦片”等。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罩頂”、“蓋頂”等詞彙來表達類似的意思。至于反義詞,在這個語境下比較難找到一個直接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