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民是指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獲取服務或參與社會活動的個體用戶。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廣義概念
泛指所有使用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進行網絡活動的個體用戶,其核心特征是互聯網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官方界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将其定義為:半年内使用過互聯網的6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早期标準為“平均每周使用至少1小時”()。
霍本(Michael Hauben)提出的“Netizen”包含兩層含義:
例如:網絡安全工具用戶(案例)、網絡輿論參與者等。需注意,網民行為可能涉及隱私與倫理問題,如提到的網絡暴力案例。
截至2025年,中國網民規模已超10億。如需完整統計,可參考CNNIC年度報告()。
《網民》是指使用互聯網的公民,也可以指互聯網用戶。這個詞的源自于“網”和“民”,結合起來意為使用互聯網的人民。
拆分《網民》的部首是“網”字的“⺮”部,讀音為“王”,筆畫數為9;“民”字的部首是“氏”部,讀音為“木”,筆畫數為5。
《網民》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94年中國大陸的互聯網上。在繁體字中,網民被寫作「網民」。
古代漢字中沒有直接對應的字詞來表示《網民》,因為互聯網是現代科技的産物。但我們可以使用“扣腦門的人” 等類似的形容詞來表達這個意思。
1. 作為一個網民,我經常上網搜索信息。
2. 網民們積極參與讨論,共同推動社會進步。
組詞:網友、網站、網上、網購、網瘾等。
近義詞:互聯網用戶、網絡用戶、網上用戶。
反義詞:非網民、非互聯網用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