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鳥獸鋒利的腳爪。 唐 濮陽瓘 《出籠鹘》詩:“星眸隨狡兔,霜爪落飛鴻。” 宋 嶽珂 《病虎》詩:“天寒泉凍山骨高,皮枯髀癢霜爪搔。”
“霜爪”是一個古典文學中使用的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鳥獸鋒利的腳爪,常見于唐宋詩文中的意象描寫。其中“霜”字并非實指冰霜,而是通過比喻手法突出爪子的銳利或顔色特征。
2. 意象分析
3. 詩文例證
4.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日常語言中極少出現,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解析古典文本時引用。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的創作背景,可參考《全唐詩》《宋詩鈔》等古籍文獻。
霜爪是一個描述寒冷和銳利的詞語,可以用來形容冬天的寒冷和具有鋒芒的東西。
霜爪的部首是雨(并非雨字),并且讀音取自雨字的聲旁。它有10個筆畫。
霜爪這個詞起源于古代詩詞中的描寫自然景觀的用語。霜爪本指霜凍的天氣和寒冷的爪子狀物體,後來引申為形容銳利、寒冷的狀态。
霜爪的繁體字為霜爪,沒有變化。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霜爪沒有特定的古字形,仍然保持現代的形狀和結構。
1. 冬天的寒風吹過,我感覺到手指像被霜爪刺痛一樣。
2. 這個刀刃鋒利如霜爪,能輕易地削去一切。
1. 霜寒:形容寒冷的天氣或氣候。
2. 爪形:形容物體或形象像爪子的形狀。
1. 鋒利:形容物體的邊緣尖銳。
2. 寒冷:形容天氣或氣溫低,冷冽。
1. 溫暖:與寒冷相對,形容天氣或氣溫高,暖和。
2. 鈍:與鋒利相對,形容物體沒有尖銳的邊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