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念故土。《後漢書·班超傳》:“ 超 自以久在絶域,年老思土。”《後漢書·西域傳·安息》:“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
思土是漢語中表達故土情結的複合詞,源自古代詩文傳統。《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思念鄉土"(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7卷第321頁),特指因客居他鄉産生的懷舊情感。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典籍,《楚辭·九章·抽思》有"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歲!惟郢路之遼遠兮,魂一夕而九逝"的表述,雖未直接使用"思土"二字,但已奠定懷鄉情感基調。
從構詞法分析,"思"作動詞表示心理活動,"土"為名詞借代故土,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與"懷鄉""思歸"形成語義場關聯。唐代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著名詩句,恰是"思土"情感的藝術化表達。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在"土"字條目下特别指出:"土地,人之所依也",從文字學角度印證了土地與人類情感的深層關聯。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這類複合詞常見于古代韻文創作(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582頁),體現了漢語詞彙通過意象組合傳遞複雜情感的特點。北京語言大學《現代漢語情感動詞研究》将其歸類為"空間位移型鄉愁詞彙"(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揭示該詞蘊含的地理空間與心理空間雙重維度。
“思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思土(拼音:sī tǔ)指“思念故土”,表達對家鄉或故土的深切懷念。該詞由“思”(思念)和“土”(土地、故土)組合而成,結構為上下結構(思)加獨體結構(土)。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如: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思土”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表達,強調對故鄉的眷戀,如“遊子思土”“羁旅思土”等。
單字釋義
文化寓意
該詞常與家國情懷、離愁别緒關聯,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安土重遷”的重視。
若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4、6)。
菴薆鄙暗播時參天草座旦日捯根兒刀脊刀劍電子表的确涼對不起惡日飛短流長夫蓠杠夫幹噎合酪後底懷孕虎殿怙頑不悛講經説法急龍車金钿箕濮情激飏誇道老來罹患領旗流向镏子輪囷率事妙處不傳内潤遷留旗布清鍋冷竈忍恥偷生人命關天升氣生歲申濟沈切蛇頭蠍尾使馬送審停逗童髦頭會箕斂吞氈拓界物盧蝦虹象龍祥異香字哮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