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伎曲的意思、伎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伎曲的解釋

謂以己之才智曲從無道之君。 漢 揚雄 《法言·重黎》:“或問 淳于越 曰:‘伎曲,請問。’曰:‘ 始皇 方虎挒而梟磔,噬士猶臘肉也, 越 與亢眉,終無撓辭,可謂伎矣。仕無妄之國,食無妄之粟,分無妄之橈,自令之閒而不違,可謂曲矣。’” 李軌 注:“橈,橈時策也。自令與 始皇 併心為無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伎曲是由“伎”與“曲”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及曆史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伎:本義指技藝、才能,如《說文解字》釋為“與也”,段玉裁注“伎,藝也”。後引申為歌舞表演者,如《樂府詩集》中“歌伎”指擅長歌舞之人(參考《漢語大詞典》)。
  2. 曲:原指彎曲,後特指樂曲或歌謠。《禮記·樂記》載“曲合奏曰樂”,《廣韻》注“曲,章也”,即音樂篇章(參考《古代漢語詞典》)。

二、曆史語義 “伎曲”在古籍中多指與歌舞、音樂相關的技藝或作品,例如: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藝術史領域,指代古代音樂、舞蹈結合的表演形式,或特指某一類傳統曲藝(參考《中國戲曲通史》)。

網絡擴展解釋

“伎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伎曲”指以自身才智曲意逢迎無道之君主,含有“為保全自身或利益而妥協”的貶義色彩。其中: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法言·重黎》,文中以“伎曲”評價戰國策士淳于越:

“仕無妄之國,食無妄之粟,分無妄之桡……可謂曲矣。”
李軌注:“桡,桡時策也。自令與始皇併心為無道。”
意為淳于越雖知秦政暴虐,仍選擇依附秦始皇,體現了才智與立場的矛盾。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士人在亂世中委曲求全的生存策略,現代漢語中已罕見。需注意其與“技癢”(急于展示才能)、“伎倆”(手段)等詞在語義和用法上的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悲從中來悲泉駁馬步行吵亂子帶胯獃相達麽當鑪道賀鬥蟻獨自非計楓柳人俯仰一世幹戾冠紳後園皇鑒昏僭瓠丘家理奸吏井坎鯨鬣矜諒金玺跻險科徵孔雀翎李默然理弄麗事龍火論禅螺蜯面發末業艒艒船拍撫搶話羣居仁義之兵日煖風恬眚厲沈舟攝水石渠閣水裩屬聽熟獻鍮石王度為蛇畫足文字改革武議象口祥物香英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