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柯的意思、條柯的詳細解釋
條柯的解釋
枝條。《藝文類聚》卷八八引 三國 魏 劉楨 詩:“條柯不盈尋,一尺再三曲。” 晉 孫綽 《竺道壹贊》:“譬若春圃,載芬載敷。條柯猗蔚,枝榦扶疏。” 元 郝經 《荒竹》詩:“新梢入林莽,迸葉揚條柯。”
詞語分解
- 條的解釋 條 (條) á 植物的細長枝:枝條。柳條兒。荊條。 泛稱條形的東西:條子。面條兒。便(刵 )條兒。金條。鐵條。 細長的形狀:條形。條紋。條案。條幾(?)。條凳。條幅(直挂的長條字畫)。苗條。身條。 項
- 柯的解釋 柯 ē 斧子的柄:斧柯。 草木的枝莖:交柯錯葉。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條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iáo kē,其基本含義為樹木的枝條。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樹木的細長枝幹或分枝部分,屬于古漢語中的常用表達。
- 單字解析
- 條:泛指細長的枝條,如柳條、荊條。
- 柯:本義為斧柄,後引申為草木的枝莖,如“柯葉”“柯幹”。
二、古籍例證
- 三國魏·劉桢《藝文類聚》卷八八引詩:“條柯不盈尋,一尺再三曲。”
意為枝條雖短,卻曲折有緻。
- 晉·孫綽《竺道壹贊》:“條柯猗蔚,枝榦扶疏。”
描述枝條繁茂、錯落舒展的景象。
- 元·郝經《荒竹》詩:“新梢入林莽,迸葉揚條柯。”
描繪新枝嫩葉在林中生長的動态。
三、其他關聯信息
- 柯的引申含義:除指枝條外,“柯”也可表示法則(如“柯亭”)或作為姓氏使用。
- 現代用法:當代漢語中,“條柯”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創作中。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例句,中的詩文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條柯》的意思
《條柯》是一個常用的詞語,主要指代竹子的分支或者樹幹的枝條。常見于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竹枝或者樹枝,通常具有象征或者隱喻的意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條柯》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竹”和“木”。它的總筆畫數為10,其中“竹”的筆畫數為6,而“木”的筆畫數為4。
來源和繁體
《條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作為詩歌中常用的描寫自然景物的表達方式。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竹子的部首寫作“⺮”,木的部首寫作“木”。古代人們用這兩個部首組合在一起,來表現竹子分支或樹幹枝條的意思。
例句
1. 雨後的庭院裡,挂滿了晶瑩的露珠,像是給條柯披上了一層亮麗的珠簾。
2. 壽山石上刻着一條柯子的圖案,栩栩如生,頗具藝術價值。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條斑、條桠、麥稈、樹枝
近義詞:竿杆、嫩枝、枝桠、細柳
反義詞:根基、本幹、本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