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m and delicate willow] 柔細的柳條
(1).柳條柔弱,故稱弱柳。 南朝 陳 張正見 《賦得垂柳映斜溪》:“千仞青溪險,三陽弱柳垂。” 唐 賈至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詩:“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 建章 。” 宋 楊萬裡 《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三春弱柳三秋月,半溪清水半峰雪。”
(2).喻指妓女。 唐 賈至 《春思》詩之二:“紅粉當壚弱柳垂,金花臘酒解酴醿。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殺 長安 輕薄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偵戲》:“ 白門 弱柳許誰攀,文酒笙歌俱等閒。”
(3).喻美人的腰肢。 清 陳孟楷 《湘煙小錄·香畹樓憶語》:“釧鬆皓腕香桃瘦,帶緩纖腰弱柳柔。”
“弱柳”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柳樹纖細柔軟的枝條,因柳枝隨風搖曳的姿态得名。例如古詩中“千條弱柳垂青瑣”(唐·賈至),或“三陽弱柳垂”(南朝·張正見)。這一用法常見于自然景物描寫,強調柳的柔美特性。
妓女
古代文學中常用“弱柳”暗喻妓女,如唐代賈至的詩句“紅粉當垆弱柳垂”,通過柳的柔弱與風塵女子的形象關聯,體現社會隱喻色彩。
美人的腰肢
形容女性腰身纖細柔美,如《紅樓夢》中“扶風弱柳”描繪林黛玉的病态美,突出其楚楚動人的體态。此義項多用于詩詞或古典小說,體現傳統審美中對柔弱的推崇。
“弱柳”在文學中承載着自然美與人性隱喻的雙重意象,既展現自然景物的靈動,又映射古代社會對女性或特定群體的認知,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
提示:如需了解更詳盡的古詩文例句或典故出處,可參考、5、8等來源。
“弱柳”是一個成語,意指柔弱的柳樹。它拆分成了“弓”、“木”、“辶”三個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該詞源于《詩經·邶風·柏舟》一篇,用來描述柳樹的柔軟和脆弱。
《弱柳》的繁體字為「弱柳」。
在古時候,「弱柳」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基本結構沒有太大不同,但在字形上可能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别。
1. 秋風起,弱柳隨風搖。
2. 她像一棵弱柳,始終屹立在風雨中。
詞語中的「弱柳」二字可作為構詞成分出現,例如:
1. 弱柳依依:形容柳樹搖曳的景象。
2. 弱柳之情:指柔情脈脈、溫柔如柳的感情。
與「弱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柔媚、嬌嫩、婉約。
與「弱柳」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堅強、剛硬、堅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