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才。 宋 王明清 《揮麈後錄》卷十:“ 周望 字 仲弼 , 蔡州 人,有口材,好談兵。”
“口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口材”即“口才”,指人說話的才能或辯才。例如《揮麈後錄》中提到:“周望字仲弼,蔡州人,有口材,好談兵”,意為周望擅長言辭,喜好談論軍事。
若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古代文獻引用,可參考、2、4、5等來源。此詞在現代語境中較罕見,建議優先使用“口才”表達類似含義。
《口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通過口才表達和控制的材料或資源。
《口材》的主要部首是“口”,它屬于左右結構漢字,包含了7個筆畫。
《口材》在現代漢字中并不常見,它是古代漢字的一個使用,在繁體中寫作「口材」。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口材》的寫法稍有不同。在篆書中,它的寫法是「口貝」,「貝」是一個表示貝殼或財物的漢字。在隸書中,寫作「口財」,「財」表示財富或財物。
1. 他的口才很好,是個非常有口材的演講者。
2. 這位選手有很多口材,可以說服任何人。
3. 在這個辯論賽上,他用充分的口材赢得了比賽。
1. 才材(指人的才華和特長)。
2. 材料(指作為制作、研究或證明等所需的事物)。
3. 用材(指用于工藝制作或建築等的原料)。
1. 口才:指通過口頭表達和演講的能力。
2. 辯才:指在辯論、争論或言辭交鋒中自如應對的能力。
3. 說服力:指通過言辭或邏輯論證使人信服的能力。
1. 文字:指通過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溝通的方式。
2. 行動:指通過實際行動來表達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3. 示範:指通過實際演示或示範來表達和展示的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