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累足的意思、累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累足的解釋

猶重足。兩足相疊,不敢正立,形容小心戒懼。《詩·小雅·正月》“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毛 傳:“蹐,累足也。” 唐 杜甫 《入衡州》詩之三:“銷魂避飛鏑,累足穿豺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内有問者曰:‘何處郎君,半夜來此?’生以失路告。問者曰:‘待達主人。’生累足鵠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累足"是漢語中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複合詞,其本義指雙腳交疊或長時間站立形成的疲憊狀态。《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雙足相疊,形容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的疲勞姿态"。該詞由"累"(疊加、積累)和"足"(腳部)兩個語素構成,屬于偏正式合成詞。

在古漢語中,"累足"常被引申為以下兩種含義:

  1. 具象層面:形容因長時間保持站立姿态或持續行走導緻的雙腳酸困,如《史記·吳王濞列傳》"能苦筋骨,累足暴骸"
  2. 抽象層面:喻指身處困境的艱難處境,如《後漢書》"累足猶懼不立"

現代漢語使用中,"累足"多保留其本義,常見于文學性描述或成語典故中,例如形容"登山者累足于途"的具體情态。《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屬于書面語詞彙,日常口語中多用"腳累"等通俗表達替代。

近義詞體系包含"跛立""倦足"等,《辭海》收錄的相關詞條顯示,這些詞語在語義側重上存在細微差别:"跛立"強調單足支撐的不平衡狀态,"倦足"則更突出疲勞感。反義詞可對應"健步""輕履"等描述輕松步态的詞彙。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3. 中華書局《辭海》(第七版縮印本)
  4. 李學勤主編《字源》(漢字文化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

“累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傳統含義(常見于古籍)

  1. 基本解釋
    “累足”指兩足相疊、不敢正立的狀态,形容人因恐懼或戒懼而小心翼翼的樣子。例如《史記·吳王濞列傳》中提到“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聊齋志異·辛十四娘》中也有“生累足鹄俟”的描寫。

  2. 出處與擴展

    •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詩經·小雅》的注解:“蹐,累足也”,意為謹慎行走。
    • 唐代杜甫《入衡州》中的“累足穿豺狼”則比喻在危險環境中戰戰兢兢。
  3. 近義詞與用法
    常與“脅肩”(縮肩)連用,組成“脅肩累足”,進一步強調因畏懼而縮手縮腳的狀态。


二、現代引申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累足”解釋為“長時間行走後雙腳疲勞”,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缺乏依據,可能是現代語言演變的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


補充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班家女師賓相仇恨賜國大棗遞車蝶戀花動工胴胧鬥南一人抖摔頓刻多言癖分命閣氣搆屯廣種薄收滑脫花英揮斥狐媚呼牛作馬教育金聲玉色峻刻軍制柳芳曆密電明公正氣木屐膿團匏陶破寒謙尊圻鄂妾魚情舊窮天極地戚枝閏運若鞮施命石母朔風束裝就道态度跳脫體系同居土地爺土芥外職望風捕影望橹文明結婚洿渎巫娥纖道縣異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