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圮的意思、摧圮的詳細解釋
摧圮的解釋
(1).謂傷痛之極。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哀哀劬勞,亦又何報!摧圮殞裂,酸傷五情。”
(2).倒塌;倒塌的建築物。《舊唐書·韓滉傳》:“所有摧圮,葺之則已,豈敢改作,以傷儉德。” 前蜀 杜光庭 《威儀道衆玉華殿謝土地醮詞》:“講堂摧圮,道侶淪亡。”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五:“ 涇水 乃絶深不能復入渠口,渠岸又多摧圮填淤。”
詞語分解
- 摧的解釋 摧 ī 破壞,折斷:摧殘。摧折。摧頹。摧眉折腰。 挫敗,挫折:摧敗。摧挫。摧陷。 傷痛:摧怆。摧心。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圮的解釋 圮 ǐ 塌壞,倒塌。 破裂,分裂:“是以悲痛,肝心圮裂”。 毀滅,斷絕:“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摧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uī pǐ,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釋義與出處
-
傷痛之極
指情感或精神上的極度悲痛,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唐代元稹在《告贈皇考皇妣文》中寫道:“哀哀劬勞,亦又何報!摧圮殞裂,酸傷五情”。這裡用“摧圮”形容失去親人的極緻哀痛。
-
倒塌;倒塌的建築物
指物理結構上的損毀或坍塌,也可代指廢墟。例如:
- 《舊唐書·韓滉傳》記載:“所有摧圮,葺之則已,豈敢改作,以傷儉德”;
- 前蜀杜光庭在《威儀道衆玉華殿謝土地醮詞》中提到:“講堂摧圮,道侶淪亡”。
二、用法與擴展
- 情感層面:多用于描述悲痛、哀傷等抽象情感,常見于古文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
- 物理層面:既可作動詞(如“房屋摧圮”),也可作名詞(如“面對摧圮,觸目傷懷”)。
三、補充說明
以上釋義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解讀,但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工具書以驗證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摧圮(cuī pǐ)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摧毀或破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是扌(手)部首,右側是圭(石器)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摧圮是一個漢字,來源于古代漢語,沒有繁體字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摧圮的字形稍有變化。它的左部有時候是手部首,有時候則寫成扌部首,右部的圭和今天的寫法相同。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有所演變,所以這種寫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下是摧圮一詞的用法示例:
1. 這場大火把整個建築物摧圮殆盡。
2. 長期的戰争摧圮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
3. 老人因為感到身體被摧圮而痛苦不堪。
組詞方面,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摧毀(cuī huǐ):指徹底破壞或夷平。
2. 摧殘(cuī cán):指不斷地痛苦折磨或傷害。
3. 圮壞(pǐ huài):指滅亡或徹底毀滅。
4. 摧折(cuī zhé):指壓制或打擊使之失敗或受挫。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目前暫時找不到與摧圮完全相同意思的其他漢字詞語。與摧圮意義相反的詞彙可能是保護、維護或修複等,但它們并不是完全相反的義詞。
希望這些回答能解決你的問題!如有其他疑問,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