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磈砢的意思、磈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磈砢的解釋

高大貌。 唐 唐彥謙 《和陶淵明貧士詩》之三:“旦起繞其樹,磈砢不計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磈砢”一詞的解釋如下:

讀音與結構

字義解析

  1. 本義:
    二字均與“石”相關,組合後多形容石頭堆積、盤結的狀态,如《說文解字》中“磈”指“山石險峻”,“砢”指“磊砢”(石頭累積貌)。

  2. 引申義:

    • 比喻事物盤曲錯雜:如樹木枝幹虬結(如“磊砢”形容樹木多節)。
    • 形容人物或才華卓越:古文中“磈砢”可借指人物氣概不凡或才能出衆,如《世說新語》中“其人磊砢而英多”。

文化意蘊

該詞多見于古文或詩詞,體現漢語通過自然物象(如山石、樹木)隱喻人文特質的特點,如:

“磈砢玉山傾,瓊枝半壁橫”(參考“昋”字解析中對光明意象的引申)。

使用建議

由于“磈砢”現代已罕用,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如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字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磈砢:一個古老而有趣的字

磈砢(wěi luó)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拆分部首是石(矶)和個(攵),總共有11個筆畫。它的意思是形容石頭摩擦時發出的聲音,類似于磨石的聲音。

據研究發現,磈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和《論語·泰伯》等古代文獻中。它源于對自然界中聲響的描述。古人記錄下了這個特殊的聲音,并以磈砢這個字來表達它。

在繁體字中,磈砢的寫法為墚砳。墚砳具有相同的意思,隻是字形不同。繁體字常常被用于傳統書法和文化場合中,給人以一種古老而莊重的感覺。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甲骨文和金文時代,磈砢的字形是獨特的,形似一個小山坡的形狀。經過演變,字形逐漸變為現在的樣子。

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很少使用,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例句來理解它的意思:

(1)挖出石頭的時候,發出了一陣磈砢聲。

(2)山上的石塊碰撞時發出了磈砢聲。

除了磈砢,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可以組成短語或句子:

(1)石塊摩擦出的聲響是“磈砢聲”。

(2)孩子們在石頭上跳躍,發出了一陣磈砢聲。

近義詞:石聲、磨石聲

反義詞:寂靜、安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