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兽樽的意思、兽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兽樽的解释

盖上雕绘兽形的酒樽。古多为朝廷宴饮用具。《晋书·礼志下》:“正旦元会,设白兽樽於殿庭,樽盖上施白兽,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酒。” 宋 秦观 《代贺元会表》:“职拘藩国,莫瞻龙袞之升;心折宸居,但想兽樽之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兽樽(shòu zūn),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特殊酒器,主要用于祭祀、宴飨等隆重场合。其核心特征是以兽形(常见为牛、羊、虎等)为造型或装饰的酒尊,承载着礼仪、象征与艺术价值。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形制特征

  1. 形制:兽樽通常指整体铸造成动物形态(如牛尊、羊尊、虎尊)或器身主要部位(如器盖、器腹)装饰有高浮雕、圆雕兽首或兽面纹(饕餮纹)的酒尊。其造型写实或抽象,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2. 材质:多为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类型之一。也有陶制、漆木制等,但青铜兽樽最为典型和珍贵。
  3. 结构:一般有盖(兽首或兽背为盖)、器身(兽腹为容器)、足(兽足或圈足)。部分兽樽在兽颈或背部设计有流口用于倾酒。

二、功能与礼仪用途

  1. 祭祀重器:在宗庙祭祀祖先或天地神灵时,兽樽用于盛放“郁鬯”(香酒)或普通酒醴,是“礼器”组合(如鼎、簋、爵、尊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对神灵的敬畏与献享。
  2. 宴飨礼器:在贵族宴飨宾客的正式场合,兽樽也作为盛酒器使用,彰显主人身份地位与待客之礼。
  3. 身份象征:不同造型、纹饰和体量的兽樽,常与使用者的等级、爵位相关联,是权力与地位的物化象征。

三、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1. 沟通人神:兽形(尤其猛兽、神兽)被认为具有通灵之力,以兽为樽,寄托了借助神力沟通天地、祖先的愿望。
  2. 威仪与祥瑞:兽的威猛形象(如虎)象征力量与权威;温顺或吉祥的兽形(如羊)则寓意吉祥、丰饶。饕餮纹等兽面纹饰更兼具驱邪避害的功能。
  3. 礼仪秩序的体现:兽樽的严格使用规范(如何时用、何人用、用何种)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具体化,体现了“明尊卑、别上下”的社会秩序。

四、历史演变与考古实例

  1. 商周鼎盛:兽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最为流行,工艺精湛,造型多样(如商代牛尊、西周兔尊、象尊)。
  2. 后世演变:春秋战国后,随着礼崩乐坏,兽樽的礼制功能减弱,但作为艺术品的仿古或创新制作仍有延续。汉代及以后,其形制逐渐融入其他器类或演变为陈设品。
  3. 著名实物:
    • 商代小臣艅犀尊: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以犀牛为造型。
    • 西周盠青铜驹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以马驹为造型,腹内铸有铭文。
    • 晋侯鸟尊:山西博物院藏,虽为鸟形,但广义上也体现了动物形尊的特征,是晋国宗庙重器。

五、典籍记载与权威参考

兽樽的形制与用途在传世文献中可得到印证:

结论

兽樽是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中极具特色的酒器类别,集实用功能、艺术审美、宗教祭祀级象征于一体。其以动物为造型或主要装饰元素,深刻反映了先民的自然观、神灵观和礼制文化,是研究先秦社会、礼仪制度、工艺美术和思想信仰的重要实物载体。考古出土的精美兽樽实物与《周礼》、《诗经》等典籍记载相互印证,共同构建了我们对这一古老器物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兽樽”是古代一种带有兽形装饰的礼器酒樽,主要用于朝廷宴饮或重要仪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兽樽指盖上雕刻或绘制兽形纹饰的酒樽。其名称来源于樽盖上的兽形装饰,常见如白兽(如白虎)等,象征威严或祥瑞。

  2. 形制与用途
    这类酒樽多为金属或漆器材质,专用于朝廷正旦元会(元旦庆典)等场合。据《晋书·礼志下》记载,殿庭中设“白兽樽”,若有人能进献直言,则开启此樽饮酒,以示嘉奖。

  3. 历史文献出处
    除《晋书》外,宋代秦观在《代贺元会表》中提及“兽樽之列”,侧面印证其作为礼仪陈设的庄重性。唐代以后,兽樽逐渐演变为象征性的礼器,实际使用减少。

  4. 文化意义
    兽樽不仅体现古代工匠的工艺水平,还承载政治寓意。通过“献直言者发樽饮酒”的记载,可见其被赋予鼓励谏言、彰显君主开明的功能。

若需更深入的实物考证或不同朝代形制演变,可参考《晋书》《宋史》等古籍原文或考古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度陈仓黯然失色本末表达式不一会儿槽头唇呡错缬黨難当世才度雕睨底定东归断路法鼓芳芗封壝蜂至浮薄毫无疑问红人后骨奸官舰只解发佯狂进戍爝火戡戮空壳子空空乐酣敛板练手笼鸟槛猿伦匹买桂末産墨绖偏厦钱荒乔公案萁豆相煎切莫弃外鹊起软绵绵山词生后神珠侍饮使用权蜀客宿艾泰鸿韦弱文园消渴瑕垢闲润小官遐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