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tature]∶在直立狀态下的自然身高
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
(2) [figure]∶指身體的高矮胖瘦
身材苗條
五短身材,白淨面皮,沒甚髭須,約有三十餘歲。——《水浒傳》第十四回
(1).指才能。 漢 劉向 《說苑·善說》:“臣之所能令悲者,有先貴而後賤,先富而後貧者也。不若身材高妙,適遭暴6*亂無道之主,妄加不道之理焉。”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剛正》:“某無身材,但守公直。”
(2).指身體的高矮和胖瘦。 唐 寒山 《詩》之十九:“手筆太縱橫,身材極瓌瑋。”《水浒傳》第三八回:“ 李逵 看那人時,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紀。”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呼韓邪 高高身材,面如秋月。”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身材漢語 快速查詢。
“身材”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現代常用義
指人體在直立狀态下的高矮、胖瘦、體型特征,例如《水浒傳》中「五短身材」的描寫,曹禺《王昭君》描述「高高身材,面如秋月」。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體态,如「身材苗條」「身材魁梧」。
古代引申義
漢代至唐代文獻中曾表示「才能」,如《說苑·善說》記載「不若身材高妙」,劉肅《大唐新語》提到「某無身材,但守公直」。此用法現已罕見。
該詞從漢代「才能」的抽象含義(如),逐漸向具象化發展。唐代寒山詩作中已出現「身材極瓌瑋」的體态描述(),至明清小說(如《水浒傳》《紅樓夢》)完全過渡為身體外形概念。
注意:英語翻譯宜用「stature」(側重身高)或「figure」(側重整體體形),避免直譯「body」可能引發的歧義。
身材是指一個人的體型和身高等方面的特征。它是一個描繪一個人外貌形象的詞語。
身材的拆分部首為身,它是一個常用漢字的部首。身材的總筆畫數為7。
身材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的字典中。它是由兩個漢字“身”和“材”組成的。在古代漢字中,“身”表示人的體型,而“材”表示素質和能力。所以,“身材”一詞在古代的含義是指人的體型和素質能力。
身材的繁體字為「身體」。
在古代漢字中,身材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身”字的形狀更像是一個正立的人的外形,而“材”字的形狀是由“木”字和“才”字組成。
他的身材高大而勻稱。
身材曲線、身材修長、體格、體形
體型、體态、外形
身形、身軀、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