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猛。《新五代史·漢高祖紀》:“ 契丹 耶律德光 送 高祖 至 潞洲 ,臨決,指 知遠 曰:‘此都軍甚操剌,無大故,勿棄之。’” 徐無黨 注:“世俗謂勇猛為‘操剌’。” 清 恽敬 《廣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銘》:“其助戰者,鄉勇侯 達海 、侍衛 李榮華 、武舉 劉養鵬 、千總銜 鄒坤桂 、 攀桂 ,皆操剌健兒也。”
“操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操剌”主要表示勇猛、勇敢有力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人或行為具備果敢剛毅的特質。例如《新五代史·漢高祖紀》中記載契丹人耶律德光評價劉知遠:“此都軍甚操剌,無大故,勿棄之”,意為劉知遠非常勇猛,不可輕易舍棄。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武将、士兵或具有非凡膽識的人物。例如:“鄉勇侯達海、侍衛李榮華……皆操剌健兒也”(《廣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銘》)。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事物紛亂、雜亂無章”,但這一釋義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誤傳或混淆了其他詞彙。建議以《新五代史》等古籍及權威注釋為準。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新五代史》《漢語大詞典》等原始文獻。
操剌是罕見的漢字組合,它并沒有明确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操剌沒有被廣泛使用,所以它的具體意義并不清楚。
拆分部首和筆畫操剌的部首是爪,它是常用的漢字部首之一。筆畫總數為15,屬于較複雜的字形。
來源及繁體字操剌字的來源及繁體字形式并不明确。因為它的使用頻率很低,所以沒有詳細的來源資料。此外,操剌在繁體中并沒有特定的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操剌可能沒有被使用過,因為它是一個較為新的字形組合。
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由于操剌沒有具體的意思,所以無法給出例句或組詞。同時,也無法給出近義詞或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