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鲛室。 明 唐寅 《題畫》詩:“漁翁穩作船頭睡,夢入鮫宮白渺茫。” 清 曹寅 《歸舟和培山見答韻》:“初疑俯鮫宮,恍惚失庭徑。” 清 魏源 《秦淮燈船引》:“泉客鮫宮萬遊戲, 漢 佩 湘 珠千出沒。”參見“ 鮫室 ”。
“鲛宮”是一個漢語詞彙,發音為jiāo gōng,其含義可以從字面、比喻及文學意象三個層面解釋:
字面含義
由“鲛”和“宮”組成:“鲛”指傳說中的海洋生物“鲛人”(類似美人魚),或泛指珍貴海魚;“宮”本義為宮殿或宏偉建築。因此,“鲛宮”字面可理解為“海洋中的宮殿”,常指鲛人居住的場所(即“鲛室”),帶有神話色彩。
比喻與象征
該詞常用于比喻華麗、壯觀的建築,如形容富麗堂皇的住所或宏偉景觀。例如明代唐寅詩句“夢入鮫宮白渺茫”,即以“鲛宮”象征虛幻而神秘的仙境。
文學與典籍引用
清代曹寅《歸舟和培山見答韻》中“初疑俯鮫宮”及魏源《秦淮燈船引》“泉客鮫宮萬遊戲”,均借“鲛宮”營造缥缈的意境,強化了其與海洋、夢境相關的意象。
“鲛宮”既指神話中的海底宮殿,也可引申為對華美建築的贊美,文學作品中多用于烘托神秘、浪漫的氛圍。
鲛宮(jiān g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一個宮殿或是宮廷中的房屋,用來指代非常華麗豪華的宮殿。
鲛宮的部首是魚(魚)部,有13個筆畫。
鲛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鲛宮據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神仙又以魚形态出現。在繁體字中,鲛宮的寫法為鮫宮。
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古時候“宮”字的寫法為“宀(寶蓋)”上加一個“幾(桌子)”字,表示殿宇的房頂上有桌子。
而“鲛”字的古代寫法為“魚(魚)”,上面加一點,表示魚田間遊動的景象。
1. 皇帝的住所是一個金碧輝煌的鲛宮。
2. 古代的宮殿常常被稱為鲛宮,代表着富貴和榮耀。
組詞:鲛宮殿(jiān gōng diàn)、鲛宮樓(jiān gōng lóu)。
近義詞:華麗的宮殿、富麗堂皇的宮庭。
反義詞:簡陋的房屋、簡易的住所。
【别人正在浏覽】